又一年的端午节到了,作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之一,端午节也是我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在众多节日中,端午节为何会拥有这么高的地位,今天我们就来好好聊一聊。
01
端午节由来
说到端午节的由来,很多人固有印象中都认为是为了纪念战国时期的诗人屈原,然而据考证史料,端午节兴起的历史要远比我们想象中久远。
端午节最早源自天象崇拜,由上古时代龙图腾祭祀演变而来。早在上古百越先民时期,“龙”就成为了一种民族信仰,而仲夏端午又是“飞龙在天”的吉祥日子,因此先民便会在端午这天举办一些喜庆的活动如龙图腾祭、扒龙舟这类活动,以借此吉日来祈福纳祥、压邪攘灾。
这种原始的祭祀活动一直被后续历朝历代所延续和丰富,到了宋元时期端午节已渐渐成为一个“全民节日”。《梦梁录》记载:“南宋时:杭都风俗,自初一至端午日,家家买桃、柳、葵、榴、蒲叶、伏道,又并市、茭、粽、五色水团、时果、五色瘟纸,当门供养”这与今天的端午节习俗已基本相差无异。
进入新世纪,2006年5月国务院将端午节列入首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自2008年起端午节也被列为了国家法定节假日,在2009年9月端午节更是成为了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02
端午节习俗
与其他传统节日一样,端午节也有一些特定的节日习俗,这些习俗很多甚至都与健康相关。
• 挂艾草
端午节时,人们一般会将艾草、莒蒲等用红纸捆扎成束挂在门口或者插在门环上,用以辟邪。莒蒲的叶片如剑,传言说是天中五瑞之首,能够察觉“百阴之气”,象征着辟邪宝剑。艾草则是一种能够治疗疾病的草药,将它放置在门口,可以使人身体健康不受疾病侵袭。
• 赛龙舟
赛龙舟是一种端午节时的大型娱乐活动,盛行于南方以及北方靠近水的地方,在没有水的地方同样有赛龙舟活动,像是划旱舟、舞龙船等。划龙舟的起源要追溯到战国时期,在当时是一种集祭祀、娱乐为一体的活动。
• 采药
采药也是古代端午节时的主要活动之一,这一点在《荆楚岁时记》中曾有记载:“五月五日,竞采杂药,可治百病。”由于端午节前后正是快到夏季,此时野外的草药大部分都已成熟,药性也达到最佳,所以人们便在端午采药以使药效达到最佳。
• 沐兰
端午节也被叫作“浴兰节”,不过这里的“兰”并非是现在的兰花,而是指将佩兰放入热水中用来沐浴。不过由于佩兰非常难得,后来人们便开始转用其他的药用植物来沐浴,据说这样可以驱除邪气、治疗皮肤病。
03
端午节美食
关于端午节的美食不用多说想必大家都知道,在特殊的节日尝一尝这些专属美食更加能体会到节日的氛围。
• 粽子
粽子是端午节最主要的美食,不过虽说在端午节都会吃粽子这个习俗是一样的,但粽子的种类却发展出了不一样的种类。从口味上分粽子分为甜粽和咸粽两种,甜粽里又分为豆沙、蜜枣、杂粮等,咸粽里又分肉粽、蛋黄粽等种类;从形状上区分,又有方形、三角形、长形、筒形等;从使用原材料上来分,又分竹叶粽、苇叶粽、竹筒粽等。
• 雄黄酒
古话说“饮了雄黄酒,病魔都远走”可见人们对雄黄酒的喜爱,古时人们还没有发现能够给伤口杀菌的碘酒时,雄黄酒就成了杀菌的主要物品。大人可以喝酒,未到饮酒年龄的孩子自然是不能喝的,不过长辈们会在他们的额头、耳朵、鼻子、手心等处涂抹雄黄酒,用来驱虫防毒。
• 五毒饼
五毒饼也是端午节一种特色食品,一入夏各种毒物就开始滋生活跃,人们将祈求健康、驱除五毒、强身健体的美好意愿寄托在五毒饼上。五毒饼饼皮刻有蛤蟆、蝎子、壁虎、蛇、蜈蚣这五种毒物,看起来吓人其实就是馅饼,里面用豆沙、枣泥、玫瑰做馅,吃起来甜蜜绵软,是典型的“铁面柔肠”饼。
端午节过后天气越来越热,夏天的气息也越来越浓,我们也要跟随季节、气候的变化及时调整生活作息,健康过节、安然度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