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前在群里交流的过程中,得知群主有每天记录自己每日生活的习惯,而且还有周记、月度总结和年度总结,觉得惊了一下,后来读好好学习这本书的过程中,作者更加令我震惊,每天会花费两小时时间去完成反思日记,而且已经坚持了8、9年,这件事激起了我很大的好奇心,想知道为什么非常注重时间投入产出比的这些人都会去做这件事,而且每天花费长达两小时去做这件事。
分析一件事的思路我们依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这样的套路,而且我们通常会更加关注how,而往往会忽视why,而黄金思维圈的思维方式就是首先考虑why,然后再分析what和how(对黄金思维圈的具体分析不展开叙述了)。本文将会通过使用黄金思维圈的方式来分析反思日记。
首先,为什么要做反思日记?我们在生活中不断学习新知识,特别是临界知识的原因就是想要用其改变自己原先的认知,但是想想自己以前的生活,会发现其实自己处于看过很多道理依然过不好人生阶段,为什么?究其原因可能是没有刻意的将自己学习的临界知识应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用更合理的认知代替不合理的认知。我们过去的经历是一篇篇写满了我们的弱点和优势以及我们错误假设和灵感的文章,只有精心的筛选和仔细的加工,才能让我们快速的改变自己身上的不合理信念,而这些生活中曾今有过的错误才能够成为未来发展的基石,指引我们更加快速的成长,避免重复之前的问题。
第二,什么是反思,做到什么深度才能称之为反思?以前其实自己每次经历一个大的事件也会进行反思,但是这种反思会停留在表面的孤立的原因之上,针对这些原因的改进办法也只是简单的对表面原因的解决,而不是深入原因背后看自己在这些表象下面不合理的认知。例如,去年司考失败的原因原来以为就是自己在复习司考的过程中没有及时的回顾自己前面学习的课程,导致一轮8门课学习下来自己重新复习时发现前面学习的课程好像没学一样。这个原因的分析其实是一个表面的原因,其实为什么自己在学习的过程中没有进行复习呢,再进一步思考,其实这是源于自己心中的一种信念:司考好多科目,我要赶快复习,不然时间就我来不及了,求快忽视了复习原先学过旧的知识,让这种错误的认知统治自己准备司考的全过程,一直病态的告诉自己我要认真复习,我要努力用一切时间学习过完所有科目三轮,一味的求数量而没有真正思考清楚到底什么才是最有效的复习方式,而这一切都是源于自己错误的认知。真正的反思是要找到自己行为背后的错误的认知,从根本上解决这个问题,而不是仅仅止步于自己寻找到的战术上的原因。
第三,我结合成甲老师的反思模版设计的自己的反思模版。
成甲老师反思之7个习惯:
我对成功之事的反思和总结:
我对能提高的之事的反思和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