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周第二天作业——感情心理(如何有效面对别人的批评和嘲讽)
【主题】:如何有效应对别人的批评和嘲讽
【片段来源】:拆解片段来自《伯恩斯新情绪疗法》
【R:阅读原文】
别人批评你的话有可能是对的,也有可能是不对的。如果批评的不对,你完全没有必要烦恼。把我的话好好想想,想一分钟也好!许多患者来找我的时候眼泪汪汪的,又气又急,因为他们所爱的人批评他们,其实这些批评的话失之准确欠考虑,他们没有必要这么伤心。如果批评你的时候,犯下了不公平的错误,你为什么要心烦?你为什么要难过?你以为别人都是完美无缺的吗?再说了,如果批评是准确的,你也没理由感觉到崩溃,你本来就就是不完美的,只要承认错误想办法改正就行了,听起来是不是很简单(事实上也是)?不过,要想将这种情绪感知转化为实实在在的理智情绪,可能还得费点心思。
现在,我要教你一种语言技巧,虽然它们很简单,但可能需要相当多的练习,如果有人攻击你,你该说什么呢?想要提高掌控感和自信心,你应该如何应对这种困难的局面?
步骤一:移情
如果有人批评你或攻击你,他(或她)可能是想帮助你,也可能是想伤害你。所以,批评你的人说的话可能是对的,也可能是错的,或者在对错之间。不过,一开始就纠结对错是不明智的。你得问这个人一系列特定问题,以了解他(或她)的真正意图。提问时不要轻易下结论,也不要急辩护。相反,你应该不断的提问,问的越细越好,想办法从批评你的人的角度来看问题。如果这个人只是用含糊不清,乱贴标签侮辱人的方式攻击你,你应该让他(或她)说详细点,要对方指出他(或她)到底反感你哪一点。执行这一步,你需要花点精力才能摆脱批评者的无理纠缠,不过这样可以将“攻击—防守”型的交流转化为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
步骤二:消除批评者的敌意
如果有人用枪指着你,你有三个选择:第一,站起来用枪指着对方,这通常会同归于尽;第二,你也可以跑,也可以躲避子弹,这一般会让你感到屈辱,自尊全失;或者第三种方法,你可以原地不动,运用技巧消除对方的敌意。到目前为止,我认为第三种方法是最让人满意。只要你能平息对方的怒火,你就是胜利者;而且在一般的情况下,对方会认为自己胜利了。如何做到这一点呢?很简单。不管批评者说的话是对还是错,一开始都想方法认可他。如果对方说的完全是胡说八道,你可以在原则上认同批评者;或者你可以在批评中发现一些真实的成分,然后予以认可;或者你可以承认,从对方的角度来看,他(或她)的愤怒是可以理解的。
步骤三:反馈和协商
遭到批评时,只要使用移情法认真倾听,然后再想办法认同对方,消除对方的敌意,你就需要以机智又不失坚定的方式,解释你的立场和感受,同时还要探讨双方之间的任何认知差异。
请根据上面的【R】写出你的:
【I:用自己的语言重述原文】
What:拆页教我们通过三个步骤,有效应对别人的批评与嘲讽。
Why:这样做的好处:可以让沟通有效进行,在尊重彼此的前提下愉快合作。
不是这样做的坏处:沟通会变得无效,失去了相互尊重的前提,会感觉到自尊受损,会感受到指责和侮辱,双方处于敌对状态,再有理的事别人也听不下去。
How:具体可以通过三步骤,这样来有效应对别人的批评和嘲讽:
1、 移情。如果有人攻击你或批评你,可以通过详细特定提问,了解对方的真正意图,让交流转换成相互尊重的合作关系。
2、 消除批评者的敌意,认可对方。当对方产生敌意时,最好的办法从原则上、真实性和理解对方的角度出发,以此认可对方。
3、在反馈和协商遭到批评时,先用移情法认真倾听,然后想办法认可对方,再解释自己的立场和感受。可以 探讨双方认知差异,以及产生差异的原因。
Where:适合情绪平和时跟别人沟通的场景。
【A1:描述自己的相关经验】
故事:上个星期我连续天天加班,周一小李来上班就问我:数对完了没有?我说:还没有。她脱口而出:怎么搞了这么久还没对完?听她那么说,我就火冒三丈,拼命忍住,才不至于吵架,但心里非常的不舒服。
反思:连续加班已经很累,很疲惫了,她还在那里嘲讽,一下就激起了我的怒火。我需要冷静,恢复平静了后可以用拆页的三步法,尝试着这样去沟通:
A1+
1、 移情。我觉得小李在嘲讽我,我可以这样反问她:你是觉得我的速度慢还是怕要你帮忙?你是在担心我的数据出不来,影响回款吗?
2、 消除批评者的敌意,认可对方。我理解你的担心,你也是为公司的大局着想。
3、我想听听你有什么好解决方案?我这变成一个卡点了,需要大家的帮助,需要大家齐心协力一起共度这个难关。
【A2:我的应用(目标与行动】
背景,我连续加班一个多星期一直没回家了,老公对我有情绪了。
目标:明天回家用这三步法跟老公好好沟通一下,希望得到他的理解。
行动计划:
1、 移情。问问老公是担心我工作压力太大,怕我承受不住?还是觉得我这么久不回家,担心孩子们得不到妈妈的关爱?还是奶奶对我有情绪,老公也跟着有情绪了?
2、 消除批评者的敌意,认可对方。老公,我理解你的想法,我知道你也是为我好,不想我有这么大的压力,希望我能多陪陪孩子和家人。
3、我目前是工作的过渡阶段,等工作慢慢上手了就好了。你还有什么想法,也可以说出来我们一起讨论一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