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
孔夫子说,不担心别人不了解我,担自己不了解别人。
这句话是学而章的最后一句,可以和这一章,第一句的‘人不知而不愠’互相参考。
不被人了解其实很常见。
家人不了解我,衣食住行处处批评我。
朋友不了解我,遇见分歧就跟我不和。
外人不了解我,我怀才不遇。
其实这种担心没啥意义,人生就是一点一点逐渐了解自己,接受自己的过程。很不幸,大多数人都是没什么才能,注定要度过平庸平凡的一生。
所以与其因为不被别人理解而愤懑,不如把精力更多放到充实自己的人生上面。
《中庸》说,‘君子衣锦尚’,穿着锦衣华服,还要穿一件麻衣罩在外面,真人不露相。不暴露自己的学问品德,专注自修。
《中庸》又继续说道,故君子之道,暗然而日章,小人之道,的然而日亡。
君子不露痕迹,但是德行学问逐渐在日常用心中显露出来 ,能够润物无声的影响很深很久。
小人很着急,火上一次,过把瘾也就结束了。
为什么要患不知人也呢?
废话,越了解别人,越能知道应该和什么人交朋友。
亲贤臣,远小人,毋友不如己者,这都需要知人,了解别人。
从另一个角度讲,孔夫子这句话也可以这么理解:
不要对自己不了解的人妄加评断,在质疑别人之前,先有一个平和的心态,接受别人的优秀,接受别人比自己有才能的事实,只有先‘服气’,才能“养️气”。
看到别人某些方面比起强,先不服气,觉得别人也没什么,不比自己厉害多少,或者专找别人的劣势,找到就把这个人全盘否定。这就是一种不可取的,“不知人”的好胜心理。
要知道孔子说毋友不如己者,也说三人行,必有我师。
时刻欣赏他人的才情风光,即使不喜欢这个人,只要他有确实比自己强的地方,就宁愿让自己笨拙一点,“虚怀若谷,求知若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