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麦大人
昨天11月8日,是歌手朴树46岁的生日。
这个早已跨入不惑之年的男人,确实不算年轻了。
但在这个操蛋的世界面前,他却还是20年前那个追风少年,拥有一样的纯真和笑容。
身边的很多人走着走着就老了,渐渐地被这个世界完全同化,活成自己当初最讨厌的样子,油腻、颓废,满脸的沧桑……
幸运的是,在这个速食化的年代,还有一个慢生活的人,内心依然年轻,依然热泪盈眶!
不管世界如何喧嚣,华语乐坛始终有一个位置,是属于朴树的。
01
朴树原名濮树,出身在一个高知家庭,父母都是北大教授,父亲是著名物理学家濮祖荫。
按照家人的规划,朴树的人生大概是进入名牌大学,毕业后做一个高级知识分子。
不过在大哥濮石去上大学后,他就把自己的吉他留给了弟弟,不曾想朴树对音乐的热爱竟一发不可收拾。
1993年他拼命考上首都师范大学英语系,回家后就把录取通知书拿给父母看:“我这是为你们考的,学就不去上了!”
但在父母的软磨硬泡之下,他总算去念了大学,但不喜欢的学校生活,让他过得很拧巴,整天无精打采。
到了大二,朴树直接退学了,父母却抱着一线希望,求学校为他保留了一年学籍,期待今后仍有转机。
辍学后,朴树每天抱着吉他在自家附近的小河边弹唱,从日出唱到日落。
只见夕阳西下,一个白衣少年,抱着一个木吉他,唱着一首首飘向远方的音符。
在家闲置了两年后,有一天母亲对他说:“你是不是考虑去端盘子?”
朴树这才意识到,自己已经成年,是该出去赚钱了。
有人把他推荐给做音乐的高晓松,两人第一次见面,高晓松就被他的才情震惊了。
他问朴树:“你长得这么帅,歌写得又好,为什么卖歌做幕后呢?”
没想到朴树一脸不屑地说:“我觉得你们这个行业的人都是傻帽,我不相信你们这些人,等我有钱自己做。”
要是换做一般人,高晓松早就一通臭骂,但他对朴树反而更加欣赏,当然这里也有一种惺惺相惜的成分。
因为高晓松早年也从清华退学,与老狼等人组建“青铜器乐队”,所以他能够理解朴树的想法。
如今,圆滑世故的人越来越多,纯真炽烈的人却越来越少。
为了签下朴树,高晓松拉来了刚从美国回来的宋柯,特意成立了麦田音乐。
就连“朴树”这个名字,也是高晓松给改的,他觉得之前的姓既生僻又难记,于是就把“濮”改成了“朴”。
这时是1999年,26岁的朴树带着第一张专辑《我去2000》横空出世,专辑大卖30万张,最终突破百万销量。
其中那首经典的《白桦林》,灵感源自苏联卫国战争时期的乌克兰,曲风琴的演奏让这首曲子更显忧伤。
“天空依然阴霾依然有鸽子在飞翔,谁来证明那些没有墓碑的爱情和生命,雪依然在下那村庄依然安详,年轻的人们消逝在白桦林…”
从此,朴树活成了特立独行的行吟诗人。
02
同时,高晓松也第一次尝试拍电影《那时花开》。
而电影的片尾曲,就是那首《那些花儿》,朴树干净而低沉的嗓音,演绎出一个唯美的爱情故事。
“如今这里荒草丛生,没有了鲜花,好在曾经拥有你们的春秋和冬夏,她们都老了吧?她们在哪里呀?幸运的是我曾陪她们开放…”
网友@复活无望说,没有人能比朴树更诠释这首歌,歌曲中的欢笑声和流水声,会突然让人觉得自己老了,是一种挡也挡不住的怀旧感。
作为红娘的高晓松,间接促成了朴树和周迅的爱情。
有一天深夜两三点钟,两人打开冰箱,突然达成了一致,说孤独是三角形的,然后打电话把晓松叫出来喝酒。
而高晓松二话不说,开着车老远地过去了,三个人讨论了很久,也没理出个头绪来,但那种天马行空的想法却越来越少了。
2000年春晚,朴树被导演点名上台表演,他去排练时,得知被安排假唱,就偷偷溜走了。
经纪人找疯了,也不见他的人影,急得公司的负责人把他臭骂一顿:“你知道多少人在等你一个人吗?你想让大家陪你死就别来!”
最终为了不辜负大家,朴树屈服了,但父母守在电视机前,在儿子脸上却没看到那种兴奋的样子。
他开始去学着迎合,无奈却很难接受,一面小心翼翼地保护自己的脆弱,一面拒绝与这个庸俗的世界妥协。
2003年11月,朴树30周岁生日那天,发行了第二张专辑《生如夏花》。
那是一首和泰戈尔诗集同名的歌曲,其原义是“生如夏花之绚烂,死如秋叶之静美。”
为此,朴树在专辑封面上写道:“在蓝天下,献给你,我最好的年华。”
而他也凭借这首同名音乐,获得了几乎所有的华语音乐奖项,成为了那个时代最红的歌手之一。
“我是这耀眼的瞬间,是划过天边的刹那火焰,我为你来看我不顾一切,我将熄灭永不能再回来…”
别人要的是名气,要的是金钱,但他要的是绚烂,是燃烧。
别人爆红都是欢喜,但是到了朴树这里,却反而变成了一种压力和负担。
风光无限的名气背后,是朴树迷失了的心,于是在《生如夏花》之后,他选择消失在大众视野之外。
03
这一走,就是十年。
对于任何一个歌手来说,十年时间不出专辑,也不开演唱会,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事。
但于朴树这个纯粹的音乐人而言,却是一个自我消化和反刍的过程。
盛名之下,身体的疲劳加上心理的压抑,让他患上了抑郁症,他曾在微博里记录了自己的心路历程:
“从一开始,就厌恶这个行业,并以之为耻。电视上的明星们令人作呕,我毫不怀疑我会与他们不同…钱、名声,一度沾沾自喜,而且颇有些迷失其中,沉湎于享乐,无力自拔。直到老天爷收走了,赋予我的所有的才华和热情。”
幸运的是,这期间朴树遇到一个天使一样的姑娘吴晓敏,是她不离不弃地陪伴在他左右,用心用爱一点一点治愈了他的灵魂。
他们租房住北京郊区的一个别墅里,可以一周不出门,就在家待着,要出门就自己骑着小破电驴,一路晃晃悠悠,怡然自得。
遵循极简主义的原则,朴树至今仍用着诺基亚,他不想过多地与外界产生联系。
后来鲁豫问他:“我问你此生挚爱,你知道这个人是谁吗?”
朴树毫不犹豫地说:“哦,我想到的还是我媳妇儿。”
都说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他们相互依偎,过着简单纯粹的生活,堪称神仙眷侣的爱情。
在这期间,人到中年的高晓松事业遭遇瓶颈,于是他找到朴树,打算借15万。
朴树一向不爱说话,只回了俩字:“账号”,接着就把钱给汇了过去。
又过了一阵子,长时间不工作的朴树也没钱了,他依旧只给高晓松发了两给字:“还钱。”
这件事让高晓松铭记了一辈子,虽然用调侃的语气说出这段往事,但足见两人最坚定不移的情谊。
三毛曾说:“朋友这种关系,最美在于锦上添花,最可贵在雪中送炭。”
04
2014年7月16日,消失了整整十年的朴树,再次出现,他为韩寒电影创作新歌《平凡之路》,并获得金马奖最佳原创歌曲奖。
“我曾经跨过山和大海,也穿过人山人海,我曾经拥有着的一切,转眼都飘散如烟;我曾经失落失望,失掉所有方向,直到看见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也曾鲜衣怒马,也曾历经繁华,十年前你说生如夏花般绚烂,十年后你说平凡才是唯一的答案。
归根结底,平凡才是人生的常态,这不仅是朴树的感悟,也是韩寒的感悟,更是所有人的感悟。
奇妙的是12小时之后,周迅发布和男友高圣远结婚的消息。
十年之后,朴树唱出了所有人的经历,而曾经的那朵花儿,也已披上了婚纱,但私下里他们仍是彼此最要好的朋友。
就连远在大洋彼岸的高晓松也发微博感慨:“如今生活水落石出,真好。”
2017年,在时隔14年之后,积蓄已久的朴树发行人生第三张专辑《猎户星座》,音乐才华被再一次得到认可。
要对得起做音乐的初心,这可能就是朴树作品少而精的原因,也是他十四年才出新专辑的原因。
幸运的是,他虽不在乐坛,但是乐坛一直在等他。
归来后的朴树,开始接受了人间烟火,也开始尝试上综艺。
有一天,他突然出现在《跨界歌王》节目里,人们很讶异,这个连春晚都不愿意去的朴树,怎么会参加一个综艺节目?
人们以为,会听到一段称赞节目多好,机会多珍贵的套话,然而他却很认真地说,因为筹备新专辑拍MV很需要钱。
后来与王珞丹合唱《清白之年》,主持人又问他同样的问题,他又说:“我靠这个赚钱啊!”
朴树的直白,让主持人有些尴尬。
但没什么钱的他,在得知吉他手程鑫,被诊断患胰腺癌后,他开始四处筹钱。
这时经纪人提醒:“这几个月治疗,花掉了你几年的收入,你要想清楚了,卡里的钱根本不够。”
结果,朴树却大大咧咧地说:“不够,我们就去签公司,卖身嘛,跟救人比起来,合约算什么。”
不久程鑫离世,弥留之际,他承诺:“我会照顾好你妈妈。”
以前那个封闭自己的朴树,现在尝试让自己努力打破禁锢,在十几年的岁月洗礼下,他逐渐学会与这个世界和解,与自己握手言和。
都是生活在俗世的人,哪能不需要花钱呢?
05
2017年12月,朴树参加超级版《大事发声》,最后唱了那首李叔同的《送别》。
前奏一响起,他的情绪便开始有所波动,先是不安地向后退了两步,试图平复,但开口的第一句便带上了哭腔。
虽然极力控制,可唱到“问君此去几时来 来时莫徘徊”的时候,朴树还是泣不成声,一曲终了,他依旧眼眶湿润…
人们纷纷感慨,朴树出走半生,归来仍是少年,初音却觉得失落,他哪里还是少年啊。
因为少年人唱《送别》,只有干净的嗓音,和相信彼此会再见的眼神。
而可朴树唱的是,你爱的和爱你的,终有一天会离你远去。
少年不识愁滋味,为赋新词强说愁,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
有些东西,只有亲身经历了,才会有触景生情的感受,中年人的况味都在那暗暗啜泣的泪水里。
有人说朴树不食人间烟火,不接地气,活得像个苦行僧。
但他却认为:“我不觉得自己是苦行僧,对我来说节制就是更大的乐趣。所以我不是有病,要折磨自己才开心,而是因为我在里面找到了快乐,那个快乐是没法替代的。”
他就像毛姆笔下的查尔斯,满地都是六便士,他却抬头看见了月亮。
为什么那么多人喜欢朴树?
因为他唱尽了生命与自由,活成了所有人做不到又无比渴望的人生。
因为他代表着我们心里尚未崩坏的角落,一个不愿随波逐流,不忘初心的白衣少年。
李健曾说:“朴树最吸引人的,是少年的沧桑,他年龄已经不是少年了,但他呈现了那样一个状态,不会觉得做作,觉得他很真诚,这就是他的魅力。”
愿所有平凡都伟大,愿所有苟且都开花。
愿所有人在这复杂的世界,都能保持一份简简单单的初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