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岁之前有哪些育儿关键点,你知道几个?第三期》

大家好,我是走在育儿教育上的小路,今天给大家讲的言语教育。



    孩子言语发育需要爱的唠叨,言语表达是人在社会活动中非常重要的能力之一。


      而不善言语表达的人,往往在人际关系上、在社会活动中都表现得较为消极,甚至出现口讷,语迟、自卑等。这种人在需要与人交流或沟通时往往具有障碍。


      这种障碍出现在幼年,当人进入青春后期至婚恋期


      (一般20至29岁)时会带来更多的问题。

图片发自简书App


      尤其是男性,若有这种困难,他会在与异性交流时因无话而僵持、因不知说什么而显得为人无味,因不知怎样让人开心而自身紧张,尤其当他遇到自己喜欢的异性时,他会更加焦虑....


      在人初生的前三年,在人最无助的前三年,人需要别人为他完成所有生存的事情:除了吃喝拉撒、翻身以外,孩子还需要经常看到"人脸”, 听到"人声”, 尤其耳边要有不断地爱的唠叨。


      而事实上,有"爱”的抚养一一定是“唠叨”的。只有真心爱孩子的人才会边陪伴孩子边唠叨,即使宝贝拉了很臭的屎,抚养人也是爱意浓浓、唠叨之中换尿布和清洗。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这种唠叨,尽管宝宝听了当时没有什么反应....但不可小看这种唠叨,可让孩子早早地冒出话语,因为所有的”说"都是在“听”之后,听得多才能说得多。


      所以,如果一一个孩子说话早,小嘴伶俐,往往是因为他或她在一-岁半至三岁前主要生活在家庭内(与幼儿园长大的孩子相比) ,并且身边总有爱他(她)的亲人唠叨。

图片发自简书App


      相反,当我们发现孩子到了4、5岁见陌生人时,不爱张嘴,不爱叫人的孩子往往是他在3岁前缺乏这种"唠叨背景”。


      如果我们遇见一一个青年人或成年人,他能在短时间内很自然地与人说话、爱说、善说的人,这种人往往没有社会交往(即与人交流)的困难或障碍。


      总结:孩子幼小的时候(尤其1岁半之内)只有物质抚养是不够的,不管他是否反应,也不管他能否听懂,抚养人在用照顾表达爱的时候还一定要多唠叨些....让他(她)耳边留下妈妈的细语,父亲低沉的音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因为这时所有的唠叨声音都和你们照顾他(她)并让他(她)产生满足而形成的快乐记忆相联系。那是他(她)今后不需要理由而爱你们、恋你们的基础之一: 熟悉的声音...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