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楼梦》中贾宝玉曾说:“女孩儿未出嫁,是颗无价之宝珠;出了嫁,不知怎么就变出许多的不好的毛病来,虽是珠子,却没有光彩宝色,是颗死珠了;再老了,更变的不是珠子,竟是鱼眼睛了。
斯多葛派有句名言叫 “盯着你自己的敌人”,意思是盯着你无意识的自我,以便阻止它滑进坏习惯。
对于中国女性来说,最大的坏习惯也许就是自我成长的停滞,甚至倒退。
这是我们不愿承认却又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在尘世的烟火中,被熏染的愈加精明市侩的眉眼;在茶米油盐酱醋茶中,渐渐弥散开的絮絮叨叨;曾经的温言柔语,化作疾言厉色;再多的物质都难以填补对衰老的恐慌。
我们有时自得于生活的安逸,有时又害怕面对梦想麻木的自己;我们每天都在做“这个年纪应该做的事”,但回头望时,却惊恐地发现自己依旧一事无成。
即将步入30岁或是已过30岁的我们,是否还鼓得起勇气去细细查探自己的灵魂?
这究竟是怎么了?
外表终究只是副臭皮囊,而那种蜗居一室的“不敢、不想、不愿”才是导致我们散失光彩的真正元凶
随着年纪渐长,我们理所当然觉得自己不能再像20+的小姑娘那般意气用事,愈加沉迷于“稳定”和“安逸”,除了老公、孩子、没啥进步空间的工作和寥寥无几的闺蜜,我们开始觉得时间慢慢从缓步前行加速到转瞬而逝。常常脑袋空空,回忆不出除了日常琐事自己还做了什么。日复一日的重复雷同,让现在的一年甚至不如过去一月所经历的丰富多彩。
对此,很多时候我们是无知觉的,如同跟着旅行团赶路,被人簇拥着从一个景点到另一个景点,拍着和别人一样的照片,为自己看似独特的视角而自鸣得意,再和身边众人一起对行程的安排吐吐槽,抱怨下永远都是人挤人的景区。过程看似热热闹闹无比充实,但到了旅行车上,一切皆静,你又会觉得自己似乎什么也没留下,只有身不由己的疲惫。
那又如何,大家不都是如此?你安慰自己。可又如何能骗得了自己的心?
我们急不可耐的寻求改变,却只不过给焦虑的自己打了针麻醉剂
你知道自己并不喜欢这样的生活,明白成长只会在改变中发生。而朋友圈、微博等各大社交平台,更是放大了别人的光环,似乎全世界的人都活得精彩而热闹,只有自己的生活像台没油的车,那么无声无息,连按响喇叭的声音都低哑而暗沉。
好在已经不是囊中羞涩的小姑娘了,这个年纪的我们或多或少也有了些物质积累,只要有钱,改变似乎也没那么难。所以有时你也会努力在平淡无波的生活中,激出点浪花。
譬如,寻个周末邀上三五好友找家酷炫吊炸天的餐厅大吃一顿;办一张健身卡妄图用撕裂腹肌来改变人生;买台烤箱,折腾出一些华丽丽的小资糕点;或是痛下血本,买上一套年轻时不舍得买得高端护肤品。可结果往往是,聚会的喧嚣才散去,你就开始摸着腰间的肥肉忏悔;健身房去了几次,那卡便被打进冷宫,只留下朋友圈里少得可怜的励志鸡汤;烤箱,那简直就是自我折磨的神器,装逼之后那一片狼藉让人欲哭无泪;至于护肤品,似乎再如何昂贵也无法挽回逝去的容颜。
那么还是别浪费时间和钱了,一切差不多就好。
缺乏坚持的改变,只不过是你对自己不满情绪的宣泄口
古罗马哲学家塞内加说:我们每天都要审视我们的灵魂。这和中国古代孔子所说:吾日三省吾身有异曲同工之妙。
它们强调的都是坚持对自我的审视。并非一蹴而就,而是在这种长期的改变中,通过不断的自省而修正道路。
就像健身,你必须坚持记录自己每一次的点滴进步和瓶颈反弹。如果仅沉醉于偶尔大汗淋漓之后的舒畅,你很难将这种对肉体的自我折磨坚持下去。那种打破你平庸生活的突破,所带来的快感,仅会延续很短的一段时间。在精神的麻醉期过去后,你很快会带着长久以来的惯性,重新回到原先的轨道上。而那些脱胎换骨的日子仅仅沦为你向他人标榜自己逼格的谈资,随风而散。
最后,如果你要问我真相到底是什么?
我也许会告诉你:永远别停止思考和自我成长,将自己的心理年龄早早终止在正待喷薄而发的而立之年。改变你能改变的,坚持你该坚持的。
人生如此美好,更好的自己没有消失,依然在前方等着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