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少年时代,能给予自己非同一般的影响的,必定是那几个学校,和那几个老师。说起来我的一生也够幸运,从最初的启蒙到现在学会做人,都遇到了给我一生影响的人。
在村里学校上学的那段时间,真的是我最开心最难忘的时光。
小时候家里穷,是不流行上幼儿园的,等到我五岁的时候,是我第一次上学,老家村里的学校。那是一个很小很破的学校,只有三间房子和两个厕所,第一间是学前班,第二间是三年级,第三间是五年级,刚好有三个老师,厕所也是没有门的,女厕所在里面一点,男同学们是不能转个弯过去偷看的。里面有一个长满了各种草的泥巴地大花园,当然也有特意种上的花与树。
那是一个九月,开学的第一天,天上下着大雨,我们一家人的心情都特别激动,早早地起了床。爷爷用背篓背着我去报道,那个时候趴在爷爷背上,无比懂事的说,爷爷我一定会好好学习的。到校门的时候刚好碰见老师才刚到,因此第一个就到达的我显得格外引人注目,我的第一个老师便这样认识了乖巧的我。
老师开了门进去,曾经无数次在外面看到过这座房子,进去一看布局果然是和家里不一样的,觉得这是自己要学习的地方,就觉得特别兴奋。第一个报了名,爷爷跟杨老师说我的名字,老师小心的在本子上写上我的名字,王丽娟,但是我户口本上叫王莉娟,所以这一个名字伴随了我整个小学以及初中教育,中考要登记名字了才在本子上纠正了过来,现在想想,没文化真可怕啊。
陆陆续续有其他同学来了,不记得我们的见面开场方式有哪些了,但我记得又有一个同学,她来的时候一直哭,一副不愿意读书的样子,我还过去安慰了她,给了她糖吃,跟她说以后我可以和她一起玩的,看来我从小就是一个交际花没错的。还有一个男同学特别不爱干净,进来的时候邋遢极了,我还当面说过他是个流浪汉,还真是小孩子出言不逊啊。
一个班好像有三十几个同学,有年龄大的也有小的,这也不难理解,不能靠年龄选择上学的,只能看什么时候高年级毕业了、哪个班开始招人了。第一天老师向我们作了自我介绍,随后叫我们上台去自我介绍,我是第一个,也就大大方方的走上台去,说完我的名字也不知道说什么,就说我是哪个村哪个组的,家里有几个人,父母在哪里工作,真的是可爱得蠢得死。那个时候并不会有太多的想法,相反是现在上个台还要考虑一下什么该说什么不该说,要怎样才能吸引到台下的注意,只是看到老师鼓励的眼神,台下的同学们都鼓起了掌就觉得开心的不好意思。
大家陆陆续续做着介绍,农村的孩子好像也容易在这样的小环境里土着嗨,但还是有胆小的迟迟不敢上去,老师只好作罢,毕竟每个人的性格都不同。
一圈自我介绍也完成了,杨老师重新站上讲台,又讲了一些话,可是我一个字都没听进去,只盼望着发新书。那个时候想法真的很简单,一个新书包,只为去领上新书,回家去看着爷爷用报纸为我包好书皮,之前看到领家大哥哥都是这样子的。可是第一天并没有发新书,老师就叫家长们领着回去了,我心情当然很沮丧,早早在几天前就跟爷爷说把报纸留好给我做书皮。可是,小孩子的注意力总是容易被其他东西吸引,然后就会忘记了当下喜欢的东西,并且,这样也有了盼头,盼望着明天发新书。
终于到了第二天,老师说要发新书了,高兴得一直翘首翘脑。我是第一个领到的书,翻着上面的图片,一页一页的,还有油墨的香气,觉得整个人都要飞起来的感觉。那是我最喜欢书本的时候了吧,所有动作都小心翼翼且心满意足。回家迫不及待的要爷爷给我包书皮,看着爷爷包书皮也能看上一整天的感觉。
看着爷爷比尺寸、裁剪、折叠、固定,所有动作一气呵成,觉得这是世间最美好最美好的事情。那个时候美好真的很简单,自己喜欢的东西得到了就是欢喜。
杨老师教我们礼貌待人、爱护花草、尊老爱幼,所以每天早上进校门的第一句话我嘴里喊的永远是老师好,这个习惯持续到我离开村里学校去镇上读书。以至于高年级的哥哥姐姐都认识了这个每天早上一蹦一跳着来上课,甩着马尾,叫着老师好的小女孩,一些爱开玩笑的哥哥总是跟着起哄,模仿着说老死好。我也不理他们,那个时候不知道什么是害羞之心,只是把老师信奉为神,老师说的话一定就要去做。
老师教我们认字,第一次模仿着在书本上工工整整一笔一画的写上自己的名字,然后就是简单的生字,每天一篇练习,然后第二天交给老师检查。每次老师发本子的时候都会夸奖我,说我的字写的好看又没有错误,还会送我一面小红旗,有时是一百分,有时又是一颗五角星。最喜欢本子上那些红色的标记,所以每次的家庭作业都会格外认真。那个时候是最爱做作业的,可以一回家就翻开书本开始做作业,其实真的特别怀念那种感觉,现在学得越多,读得越久,越来越不喜欢安安静静的做作业了,反而每次对作业都是厌烦的。
老师教数学之前先带着我们去学校后面的竹林里取了很多小棒,那个时候小棒就是我们学习算数与乐趣相结合的工具,大家一起把它们带回课堂,老师用小刀一根一根的削成大中小的小棒,然后大家一起涂好颜色,干了以后下一次又给它们写上老师教我们写的汉字,这便是数学与美术的结合,在数学中我们潜移默化的接触了美术,在画画中我们爱上了数学。
老师为了开发我们的智力,亲自给我们示范叫我们回家做手工艺品。有的同学用高粱杆做了更饱满圆润的小棒来,有的同学做了风车来,而我也用马尾花杆做了手枪,大家相互交换自己的作品来欣赏,互相喜欢,相互夸赞,小孩子读世界很简单,喜欢就是简单的喜欢,赞扬就是真正的赞扬。后来老师给了所有同学礼物,是自己掏钱买的,我至今都还记得我得到的是一支铅笔,铅笔脑袋上有橡皮擦,身上还有花纹,可漂亮了。
老师教我们唱歌,唱的是那个年代的歌,现在都不知道唱的歌叫什么名字,可是当时喜欢的不得了,并且逢人便说杨老师唱歌可好听了。
老师给我们上体育课,那个时候也不知道这就叫体育课,只知道老师每周四会带着我们一个班出了教室,在花园里聊天捉迷藏讲故事。其实杨老师空闲时间都喜欢和我们在一起玩的,只是不一样的是,每周四的外出是在上课时间,而平时都是在下课时间。那个时候老师最喜欢我,他会抱着我,给我们一个班看他年轻时的照片,以及他一家人的照片,也知道了他有一个女儿正在上大学,而且当时我们都觉得姐姐很漂亮。他教我们编狗尾巴辫子,我们都是就地取材,一人找来十二根狗尾巴草排成一排让老师教我们。老师很耐心,到最后我们都学会了,一人拿一把扫把放学带回家给爷爷奶奶看,他们总会夸奖,夸赞杨老师教给我们的东西实在是太多了。
除了上课,我们最爱的就是学校的一切设施了。泥土地是我们过家家时最爱的东西,大家在树下挖了一个一个的大坑小坑,这就是我们的锅了,然后在树上摘下一片一片的树叶做碗,树枝就是筷子了,各种千奇百怪的东西都会成为我们的生活工具,如此乐此不疲。
那个时候上课铃铛都是老师自己拿一个铁块自己敲,每每看见某一个老师拿着铁块走出办公室,我们预计着他停留的二十秒钟时间抓紧把炒好的菜装盘,然后一个个意犹未尽的在最后一声铃声中跑进教室。其实那个时候很喜欢上课,但也贪玩,所以放不下梦想也戒不掉玩耍。
我们学校的前面是一个水池,不管是夏天还是冬天都很棒,夏天我们可以来洗个脚凉快一下,冬天可以洗一洗沾满泥土的鞋子。
学校的后面是一片竹林,本来挺惬意的一个小森林的感觉,但是里面有几座坟,所以常常让我们浮想联翩,以至于望而却步。我们也是喜欢穿过那一片看似阴森森的竹林,打教室背后去玩,那里是一大片沙土地,还有一户人家,房屋和学校之间有一个洞,不长但是有一段曲折,弯弯曲曲的可以钻进学校里面,每次我们都乐衷于此洞。
我们全班同学都很喜欢杨老师,所以我们不愿意承认杨老师已经老了,当他有一天终于因为生病请假,我们还不以为意。那一天我们和往常一样上课,可是久久不见杨老师拿着教鞭走进教室,铃响完只看见一位年轻女性进来,她穿着白色的连衣裙,一双黑色的平底鞋,梳着马尾辫,很漂亮,这是我对她的第一印象。她自我介绍,说话声音也特别好听,我们才知道她是杨老师的女儿,是来给杨老师代课的。小孩子就爱变化,对这新鲜的老师充满了好奇,上起课来全都津津有味。小杨老师给我们讲她在北京上学,给我们讲了那里的天安门和万里长城,也给我们讲了那里的北京烤鸭,第一次,我们知道世界上还有那么远那么大的地方。她问起我们理想,我们都说要成为老师,那个时候真的觉得世界上最神圣的职业就是老师。所以多年后的我也不知道为什么越来越瞧不起老师这个职业,还扬言说最不会做的职业就是老师,原来我们都变了。
一天下来,我们算是第一次接触了这个多姿多彩的世界,是的,中国是一本书,我生长的那个村子只是第一页,而我们要不断的阅读,才能了解到中国。
第二天,天上下着大雨,等了很久杨老师都没来,我们几个平时比较闹腾的便计划着去老师家里找他。我们凭借着平时杨老师给我们叙述的家的记忆,终于在距离学校一段距离的路上看到了杨老师,他正在朝着学校走来。我们欢呼,大声呼喊着他,他明显看到了我们,又是惊喜又是感动。现在每每想起这个情节,我都感谢那时的自己,在这最后的一段时光里,给予了杨老师需要的温暖与感动。
杨老师是忍着病痛来学校的,可谁想雨太大把泥路都冲软了,他一不小心跌进了深深的水田里,很久才爬起来。回家换了衣服,他不顾本就虚弱的身体现在又多了新伤,就往学校赶来。他依然给我们上课,讲有趣的事情,教生字生词,教数学,教画画,教做手工,给我们削铅笔,用自己的钱给我们买小礼物,从也不表现出自己的难受。
终于有一天,学校进来了几个穿着正式的老师们,杨老师陪着他们进了办公室,出来便脸色凝重。我当时也没想这么多,我那个时候是独自一人先离开的,去了小镇以后班上的同学们也都陆陆续续来了,才知道是教育局下来文件说这个学校不能再办下去了,至于具体什么原因大概就是师资力量不完善或者什么吧。
就这样,我自愿离开了那个地方,我的同学们也被迫离开了那个地方。
我没说的是我和同学们之间的特殊故事。
那个时候的孩子都是贪玩只图好玩的,会有一个大一点的姐姐每天在放学路上拦着我不让我回家,我也不甘示弱采取迂回战术,但是往往都会被她欺负。终于有一天我告诉了我爷爷,他去学校找那个大孩子温柔的说教了一番,她们就再也不出现在我的放学路上了。原来,什么事真的要跟家长说,小时候你忍受的欺负,也许都将是人生中最不愿提及的往事,所以现在一定要告诉孩子,遇到暴力一定要勇于站起来。
还有那个时候大家都穷,也都是爷爷奶奶带着,他们年龄大了,并且只顾着干活,也教育不了我们什么。所以哪家孩子整天拉屎不擦干净或者衣服脏得黑了一大片已经是司空见惯了,还有的孩子会偷偷拿东西。那是我爷爷给我新买的一板笔,每支笔都有独立的橡皮擦,我特别自豪就全都带去了教室,还高兴地在课堂上公然给老师和同学们看。谁知下午放学回家铅笔就不见了,爷爷也只是安慰我说再给我买,爷爷是知识分子,他懂得的远远比奶奶多,也感谢他的教诲,让我从小懂得做人。至于这些都是后话了,只是现在想起来才真的觉得,从小一个好的教育很重要。后来果然爷爷又给我买了笔,我高兴,所以又把它们都揣进了书包里,只是这一次没再公诸于世,但是还是再一次在下午放学的时候不见了。这一次奶奶终于忍无可忍,在门口田边上破口大骂,骂什么偷东西的贼,她就像知道是对门的孩子做的事情一样,指桑骂槐般。对门的孩子就是整天欺负我的大一点的姐姐,也不知道她是心虚还是怎么,就开始在对面骂我奶奶,话也说的很难听。反正后来还是在一场冷暴力中结束了这场对战,我也没有去过多的想到底是谁拿走了我的笔,因为爷爷的态度只是明确的告诉我,铅笔可以再买,但不能把人都往坏了想。也许这也是我现在努力保持善良的重要原因吧。
我和欺负我的大姐姐还是在岁月中成为了好朋友,现在还保持着联系,已经不用再去想那两板笔是怎么回事,有些东西我要认为它不是故意的。
故事就在这么继续着,后来我们一起去看过一次杨老师,家里一副家徒四壁的模样,他躺在床上似乎是病了,见我们去了挣扎着爬起来,开心的跟我们聊天,还叫师母给我们烙了小麦饼。麦饼没有我奶奶烙的好吃,后来自己做饭了才知道因为没有放鸡蛋。那个时候,杨老师家生活已经艰难了,但我们浑然不知,他也依然用自己的钱给我们买奖品,鼓励我们学习。
再后来我们都再也没见过杨老师。
像是已经毕业了,可是我们连一张毕业照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