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是村小学新盖好的第一批新生。
进入学校大门,映入眼帘的就是教师办公兼宿舍,是个二层楼房,一层大概有10间。穿过教师的办公楼,左右两边是两片空地,整整齐齐栽种了葡萄树;中间的地方用砖砌的很平整,安置了学校的国旗台座,升入高年级后,我也有幸成为护旗手,每周一站在国旗下行着庄严的少年队队礼。再往前走就是我们的教学楼了,也是二层楼房,印象中只有六个教室,一至三年级在一楼,四至六年级在二楼。当时,我们村的孩子算是比较多的,我们班一共31人(有个别几个是来自外村的),15个女生,16个男生。
教学楼后边就是操场了,当时的操场其实就是一块空地,每当早操时,伴随着一二三四的口号声,尘土飞扬,好似上了战场的一个个小兵,斗志昂扬。每个班级都有固定的一片领地,转圈跑操,然后做广播体操。寒暑假过后,开学的第一天任务便是清除操场上的杂草,经过一个暑假的疯狂,有时候杂草快要超过我们的身高,我们这些小不点,有的拿锄头,有的用手拔,有的用扫把扫,有的用小推车搬运,不出半日,杂草丛生的操场便恢复了往日的干净整洁。
当然,教学楼的玻璃也是擦得格外明亮,地上洒水,清扫,都是我们这些小不点当时开学少不了的仪式。这些童年回忆,在我的脑海中时常浮现,让人心生迷恋。
我们早上六点半到校。夏天还好,天已大亮。冬天就是另一番景象了,六点多钟我们就起床了,农村孩子上学父母是不用接送的,我记得早上起来,我自己穿好衣服,有时候母亲为我打好热水洗脸,然后自己背上书包,有时候会带个馍,摸黑走出家门,因为我们巷子里女生少,很多时候我是一个人穿过巷子,然后再拐弯走几百米才能到大路上,到了大路上,就没有那么害怕了,因为总会听到一些来自或近或远的同学们的歌声、喊叫声、口哨,那是上学路上的乐趣,是童年的美好。有时候起来早了,到学校门口门卫还在睡觉,我们这些孩子中有些大一点的便带着火柴,在路边升起火堆,一群小学生围着火堆,说这笑着。校门打开后,大家赶紧用脚踩灭火堆,跑着进了校门,开始了一天的早读。
冬天的校园很冷,没有暖气,更没有空调。每当下课铃声一响,大家就跑去外边晒太阳,一起在墙角挤着取暖,或着跳着跺脚,当时是真冷。大家都穿着来自母亲亲手纳的棉窝窝,虽然是棉花做的,但是还是冻得脚疼,多数会生冻疮。我记得一个好朋友,每到冬天,她的手便冻得红一块紫一块,肿的大了一圈。大人说,一旦生过一次冻疮,那以后几乎每年都会这样。我可能还算皮实,虽然感觉很冷,但至少没有冻疮的烦恼。
未完待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