警惕「完美主义」

一、“剩男剩女”的完美主义

你知道“剩男剩女”是怎么剩下的么?

采访了一位既帅又多金的“剩男”同学,姑且称他为“真英俊”,真英俊认为自己的择偶条件并不高,不要求多好看多有钱……只有一点点要求:

长相不能太丑吧

学历不能太低吧

收入不能太差吧

人不能太无趣吧

人不能太矮吧

身材不能太差吧

至少要会做饭吧

年龄不能超过25岁

穿衣搭配不能太没品吧

……

嗯,要求不高,每一样只要求一点点,不需要最好,每样只要1/3就可以。

可咋就这么难找呢?

这是个简单的概率问题,每一个条件1/3概率,上面几个条件合起来,就只剩下千分之一甚至万分之一的人才有可能完全符合条件。而实际上,每个人在适龄的时期,能深入了解的人数不超过150人(包括同性和非同龄人),按千分之一的概率算,得活上七八辈子才有可能遇到,这还没完,还没算上另外一个重要因素:对方也在挑!

这样的人陷入了完美主义的思维模式,略有一点缺陷都不行。

那些已经脱单没有这个烦恼的人怎么想的呢?

李老师说,他选择对象的时候,最看重一点:她是不是个能讲道理的人。当年刚好遇到了这样一个讲道理的人,其他方面还行,就直接在一起了呗!

你看,就看一个条件,遇见的概率就大大超过了完美主义者列出的七八个以上条件的人。当然,择偶要思考最重要的是什么,而不是把许多不必要的条件都加进来。完美主义者设置过多的条件把所有的人都过滤掉,因此必须面对低概率的难题,以至于在很长一段时间甚至就干脆遇不到幻想中的那个人。

所以,警惕完美主义降低你的机会。

二、产品研发的完美主义

天使投资人蔡文胜曾分享过做一个新产品的模式:

其实最好的是什么?就是市场上做的最好的开源的,拿过来,在基础上加以修改,最终创新。最差的技术人员其实是公司里最牛的技术人员,我认为是最差的,因为他们都想自己做,自己做的话,后果是一样出无数漏洞,他的理由一定是这个漏洞太多了,这个不好、那个不好,其实他自己做完了一样有很多漏洞,又把时间浪费了,这是引以为戒的。

我想起《精益创业》的理念:快速开发一些简单的模型功能,并放在市场检验,观察消费者喜欢哪些功能,哪些不喜欢,即可得到快速的反馈,并在反馈中快速修正。但大多数团队认为,只有开发出一个功能完整、看起来很美观的界面直到完美,才能将其展示给客户以获得反馈,这同样是完美主义的弊端。

在这个快速变化的时代,过往“十年磨一剑”的长期研发,追求完美,最终推出来的产品有可能发现不适合消费者,但此时已经耗费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财力和时间。这种完美主义造成的巨大浪费不仅给企业带来巨大经济损失,还严重打击士气,甚至纷纷出走。

因此,警惕完美主义让你做太多无用功。

三、聪明人的完美主义

有一个很有意思的说法,说的是经常拖延的人都是聪明人。

为什么?

聪明人做事想得太远,一想到每一个步骤可能遇到的种种问题和困难,立刻决策瘫痪,为了减少困难,才会拖延。这其实又是另一种形式的完美主义,他们害怕犯错误,害怕失败。

在写作上,我深受其害,一想到这篇文章写出去,是要公开给所有人看,是不是写得太差?是不是水准太低?遣词造句毫不华丽,文中的观点可能要被反对,甚至被攻击,我就迟迟不肯下手写,甚至在某些细节上总觉着未来某一时刻灵光一现,能想到某些好词好句,再写得“优雅”一些,于是一直拖延不肯动笔。

直到请教文章写得好的同学,后来又看了万维刚的文章,这种写文章追求完美主义的倾向才慢慢褪去。他们的主要观点都是不需要追求华丽的辞藻和完美的表达,只要言辞达意即可,文章的简洁凝练更重要。

所以,警惕完美主义造成你的拖延。

四、哈佛大学《幸福课》对完美主义的解决方案

最成功的人也是失败最多的人,也是深刻明白失败的价值与重要性的人,他们没人喜欢失败,失败让人受伤,让人极度失望,让人沮丧,也让人尴尬,追求卓越就是克服困难的过程。

当然,我也希望少走弯路,不必经历失败,不必与人意见不合。我甚至希望人也有翅膀,可以随时飞到任何想要去的地方。

一个是现实,一个是完美的幻想,当我们存在这样的幻想时,我们是在反抗自然规律,就像我们幻想有翅膀的时候,只会让我们的生活充满沮丧与不快,因为完美主义的思维无法接受不完美的现实。

哈佛大学有一门《幸福课》,在课程里,对完美主义有很全面的解释,并给出了解决方法,总结如下:

欢迎批评与建议

享受达成目标的快乐也享受达成目标的过程

接受现实中存在的各种困难和弯路,接受个人的失败,能够将自己视作一个整体予以接受

把失败看作一种反馈和成长的机会

专注于对努力的嘉奖

最后,做个不完美的人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