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利林恩漫长的中场休息,作为一部电影的名字实在是太长又拗口。从筹拍开始,比利林恩就以李安的新技术电影获得了极高关注。等到真正上映的时候,电影收获的并不是一片颂扬,很多评论认为大幅度提升的技术指标让习惯了现在电影的人出戏。新生事物的诞生总会伴随争议,以个人体验而言,即使没有技术加持,这仍然是部好电影,甚至是我所看过的李安电影中最喜欢的,虽然只有机会看到60帧版本,新技术仍然是加分项。
李安虽然是谦谦君子,电影叙事也很温和,但是平淡的表面下辛辣的讽刺和黑色幽默一点也不少,细节值得玩味,观者可自行体会。看的时候不由自主想起数年前以女导演噱头获得最佳(不知道是影片还是导演)的“拆弹部队”,啊,那真是烂到一定地步的战争片,几乎没留下任何印象给我,除了连不好战的武器外行都觉得有些虚假的情景。不明白片子的主旨是什么,既没有主流片的深刻,也没有商业片的好看,比同样伊战背景的“夺金三王”逊多了。但是架不住影评人喜欢,铺天盖地的臭吹捧。对比比利林恩的烂番茄可怜的新鲜度,只能说李安戳中了痛点,而影评人是屁股决定脑袋。
李安的上一部电影少年派里有很多宗教内容,略显说教生硬。本片稍微带到了一点印度教,感觉像是李安自己加进去的。看到奎师那和阿朱那的时候,我在想为什么连奎师那都对了,为什么不用权威翻译的阿周那,结果掉了一点对话。不过不妨,恰好是知道那段对话内容。毗湿奴的化身奎师那(或者叫其他什么的,神的名字太多,数不过来)在婆罗多家族大战爆发的前夜,对有怀疑态度的阿周那进行说服教育,其中心就是,我们的战争是正义的,你一定得打起精神英勇杀敌。换种说法就是“杀人是符合正法的”。这番说教还包含了诸多其他内容,有个大名鼎鼎的名字“薄伽梵歌”,哈哈,听起来是不是很厉害。
刚开始读印度教史诗“摩诃婆罗多”,我的态度严肃又景仰,真的是想了解一下印度的宗教文明,立场也是跟作者站在一起的。读到一卷多的时候,慢慢有些不对劲了,为什么猪脚们并不像吹嘘的那么伟大正义有道德感呢,为什么同样的事情,他们做的就是对的,反方就是错的呢?至于奎师那,在书中大部分时候叫黑天,这家伙简直是宇宙第一大忽悠,完全能颠倒是非黑白,而这个就叫做符合正法。在比利林恩里,班长蘑菇用奎师那的话来跟比利交流,也许奎师那这忽悠能让人相信战争是合理的,士兵在战场上也需要一个站得住脚的理由来说服自己杀人。然而天神是个骗子。说伊战多么伟光正的,跟蓝皮肤的毗湿奴有何区别。
不知道李安的本意是什么样,印度教经典里各种思想杂烩,自相矛盾的地方数不胜数,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理解,只是我看到那个地方,觉得特别好笑。在两个小时的大部分时段,电影的画面语言都像是冷冷的解剖刀。只有最后的时候,导演可能都过意不去了,给了一点温情。没能谈成合约的经纪人给了林恩肯定,接待员(我觉得他就是个不能管事的基层工作人员)记得带给林恩头痛药。还有那个象头神,代表幸福快乐的象头神是毁灭之神湿婆的儿子,哦对了他的头是亲爹给砍的,然后给安了个象头,多么血腥的印度神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