晚上陪闺女看完动画片《小猪佩奇》,关电视准备去洗漱睡觉。
闺女红着眼睛,弱弱地说“妈妈……倒了……不是我……”。
我没听清楚,让她再说一遍(我以为她还想再看一会儿电视呢)。
虽然还是带着哭腔,但这回,我听清楚了,“妈妈,刚才是弟弟自己摔倒的,不是我推他的。”
我赶紧抱抱她,并告诉她:“好的好的,妈妈知道,你是个好姐姐,你会保护好弟弟的,妈妈相信你。弟弟还太小,总是走不稳,经常摔倒,妈妈不怪你。”(这个世界上,我最怕闺女受委屈)
没想到洗漱完毕,爬到床上,小家伙还是红着双眼,含满泪水,过来对我说:“妈妈,小羊苏西不高兴了。”
“嗯嗯,是的,她确实不高兴了。为什么呢?”我还是像往常一样,想跟她讨论一下刚刚看完的动画故事。
“因为小猪佩奇,说她了,但是说的不对,然后苏西就不高兴了。”小家伙说着竟然伤心地流泪了!
我意识到,情况比较严重,我必须认真对待了。
“嗯,是的,妈妈也觉得佩奇这次做的不够好,她们俩人一起玩纸牌游戏,佩奇总是输,然后她就不高兴了。她就说苏西作弊了,苏西根本就没有作弊,对不对?”
“是的,这次是佩奇不对!不能那样说苏西!”小姑娘义愤填膺的。
“是的,大家一起玩游戏,本来是一件开心的事。只要玩就好了,输赢都不重要的,最重要的是大家一起玩。”
“是的,佩奇太不对了!”还是有怒气哟。
“一起玩游戏,谁输谁赢都不重要,但是冤枉别人就不好了。她在这个游戏中,冤枉了苏西,后来有那么多游戏都不能一起玩了。两个人都不开心了,是不是?”
“就像弟弟摔倒了,不是我推的,是他自己倒的。”哭腔又来了。
我这才明白,闺女要表达的重点在这里。我们可能也这样冤枉她了!
“哦哦,妈妈知道,你是个好姐姐,好孩子。弟弟很多时候都自己摔倒,他那么小,还总是那么淘气,所以总是摔倒。妈妈不怪你。妈妈爱你。”把姑娘搂在怀里,给她一个深深的吻。
我想了想,我今天好像没有怪他推弟弟,她也确实没有推弟弟。于是问她:“是不是爸爸刚才说你推弟弟了?”
回答“没有”。
我发现问题很严重了。我们确实怪过她推弟弟,而且不止一次,都是因为弟弟淘气或者好奇,总去拿姐姐的玩具,而且是姐姐正在玩的玩具,姐姐要不回来,生气,就动手推弟弟,弟弟坐在地上就哇哇哭。我们告诉闺女,要好好跟弟弟说,不能动手,可是弟弟有时候真的不听啊。
有时候看见姐姐推弟弟,我们就批评姐姐,有时候没看见,但是就觉得是姐姐推弟弟了,于是
“怎么能推弟弟呢?摔坏了怎么办!”
“你怎么又推弟弟了?!”
“弟弟怎么摔倒了,是不是你又推他了?”
……
这样的话,我和她爸都说过。
就是这些话中,有一部分,肯定是冤枉孩子了。面对咆哮的父母,她们又不会争辩……
我们该反思了,该纠正了……我可不想让孩子一直活在被冤枉的委屈里。
幸亏闺女今天说出来了,要不然,我们一直发现不了自己这么大的错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