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向企业用户与个体消费者产品的区别(初体验)

我们日常生活中鲜有接触企业类的互联网产品,接触较多的为社交类、电商类、打车类居多,作为与萌妹子有相似属性的我手机里可能还会保存个美图软件,以满足随时臭美显摆的弱点。而男孩子也许会喜欢一些有挑战性与强烈视觉冲击的游戏,即使在能挤成肉饼的地铁上还可玩两把爽爽。

生活类的产品承担了我们太多的人的个人喜好,比如,我喜好麻辣烫可能就可能在中午时叫上一份够味却不贵的美团麻辣外卖,喜欢水果牛奶就可能去关注那些小清新、针对女孩子小心思的APP。我可以因为一个订单延迟的不满抛弃它,也可能因为一个简洁又炫酷的界面一次次打开它。打开应用商店,琳琅满目的生活类产品大餐让你目不暇接,大部分并不需要特地去迎合你的喜好,你不喜欢难保地球的另一面的金发碧眼却爱的要死,或许有那么一群产粉就能够养活开发者了呢。(不禁感叹一句,地球人真多,北京人真多!)

在这样一个浮躁的年代,能够长期占据你手机空间的APP或许就那么几款,其他都是流水的兵,换了一拨还有一波。它们满足的并非刚需,没有团购软件,午餐时你仍然可以去负一层的超市买一份炒饭,不贵说不定还不用等那么久。而企业类的互联网产品则有些不同。

他们的界面交互似乎不需要那么炫酷,只要能够为企业用户带来方便、利润,完成功能。所以,即使看起来“混乱一点、无趣一点”也无伤大雅,不管是做成花瓣形状还是简单的方形,能够用准确及时的信息填饱企业用户的胃是关键。当然,好的交互体验是锦上添花啦。

对企业类产品有那么一丁点的了解还是从一个朋友的日志中获得的,那是他所服务的产品,一个制造业相关的,都不记得是不是中国制造交易网了,当时就好奇心去搜搜看,看着满眼的发动机、钢管就失去了兴趣。不过,若我是发动机制造企业的销售人员或钢管厂的老总那就不同了吧。

-1岁产品,太多要学,逻辑思维也欠缺太多,写东东总想吐槽,见谅!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看到一个故事: 有位木匠砍了一棵树,把它做了三个木桶。一个装粪,就叫粪桶,众人躲着;一个装水,就叫水桶,众人用着;...
    王德彪阅读 116评论 0 0
  • 这妞偷偷把我发圈的信息上传了淘宝我都不知道 她急急忙忙的问我价格我才知道她在偷偷的转发
    诺诺涵涵阅读 179评论 0 0
  • 设计程序时,会经常发现很多代码都是大同小异的。为了让程序更简洁,也便于代码的修改,实现代码复用是非常重要的。 将代...
    Rim99阅读 357评论 0 0
  • 好心的邻居送来五条蚕,桑叶都附带送来。女儿乐坏了。 第一天使劲儿喂蚕,后来就撇一边不怎么管了。 和邻居的小男孩玩着...
    自己在这里阅读 881评论 0 1
  • 学习,复习,实习。不断反复,才能内化知识!别着急,慢慢来,饭要一口一口吃,肉要一点一点掉。再着急,就那么大的嘴,那...
    盆满钵盈阅读 297评论 0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