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生困境时,多读读苏轼的《定风波》,看看人间百态

定风波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词。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这个时候的苏轼,经历了“乌台诗案”,从鬼门关里走出,来到黄州。什么样的艰苦日子?作为一个罪官,是没有俸禄的,每个月、每天的开支都是计算得很清楚,将铜钱串起来,挂在屋檐下,每天一串,是不能多花一点的。幸亏黄州的的长官是他的朋友,特许他在黄州城外的东坡上,开垦种田,自给自足,养家糊口。如此,他把自己号为“东坡”。也许是和泥土打交道的时间越来越久,和老农攀谈的次数越来越多,东坡也显得越来越强健,越来越洒脱,原来,远离朝廷,远离党争是这怎么的安静,平和。

日子慢慢越来越好过了,东坡也喜欢上了这种恬淡潇洒的日子。三月七日,和朋友出去踏青,豪迈的东坡怎能不多饮几口呢?微醺的感觉也的确美妙,清冷的山风拂过脸颊,满眼的绿色在流淌,沉浸在大自然广袤的怀抱里,又是一种醉。在沙湖道中徐徐行走,一点一点仔仔细细欣赏这春天的生机。突然,天降大雨,仆人已带雨具先走,同行人都觉得狼狈,东波看看他们尴尬的面容,微微一笑,吟啸前行。这雨打竹林声有什么好怕的?人,本就是这大自然的一子,赤条条的来,也将赤条条的去,何不迎着这风雨,潇洒而行呢。这大自然的烟雨,这人生的风雨,在东坡面前都不再是“风雨”,只是人生中的一个点缀,一个经历罢了,再大的风浪,也可以躺在它的怀里安然入睡。“一蓑烟雨任平生”,潇洒如东坡,豪迈如东坡,此时的东坡已不再是乌台诗案之前的一介书生了!他已走出“小我”,学会享受这大自然的一切。大自然的一切在他心里都没有了“定性”,都是那么可爱无比。东坡如顽童在雨中前行,不知不觉,山头夕照,看看这斜阳,望望走过的路,他又是一笑,这风呀这雨呀,这阳光万丈,都已称为心中那浅浅的一笑。“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在人生的低谷,我们不妨多读读苏轼的这首词,他会像顽童一样牵着你的手,带你走出风雨。当山边夕照时,他又像智者一样看着你浅浅一笑,转而离去。在他的指引下,这人生再大的风浪都会慢慢化成一缕清风,一阵烟雨飘洒而过。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当我们走出人生的困境,再来轻吟这句词,必然淡淡一笑。也 必然想到在风雨中吟啸前行的东坡。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陆游诗集(Y1) 丫头岩见周洪道以进士入都日题字 乌巾白紵蹋京尘,瑶树琼林照路人。 西省归来名盖代,两行墨危尚如新...
    汉唐雄风阅读 11,468评论 0 15
  • 陆游诗集(Z1) 杂赋 养疾清溪曲,风林几著霜。细书如助嬾,薄酒不成狂。 老叹朋侪尽,闲知岁月长。柴门偶一出,倚杖...
    汉唐雄风阅读 10,362评论 1 11
  • 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独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
    深信文秘黄乐平18阅读 2,376评论 0 3
  • 指尖在手机上敲下这些字的时候,内心是羞愧惶恐的。 之前看过我的老师汤小小的一篇文章,标题记不得了,大意是,为什么你...
    南方姑娘NF阅读 428评论 6 6
  • 今天,我和女儿睡到自然醒,吃了午饭,坐公交去镇北堡西部影视城。 中间倒了一次公交,下车直接就坐上了后面的公交,没走...
    窗前的小豆豆Y阅读 151评论 1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