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过【选择>色彩范围】来启动这个命令,如下左图。在图像中点击或拖动确定所选的颜色,可以增减色彩取样和颜色容差。可以在顶部的选择中选取固定的色彩,可以在底部的选区预览中改变图像的预览效果,这里的图像指的是在Photoshop中打开的图像。至于反相选项就是交替选择与被选择区域。下右图是确认选择后产生的选区效果。
除了直接针对全图进行色彩范围选择以外,也可以事先创建一个选区,然后在使用色彩范围选择选取命令,这样在色彩范围命令的预览图中只会出现所选中的范围,产生的选区也将只限于原先的选区之内,如下3图。
当然,也可以在针对全图创建选区后再减去某一片区域。以下图的最终选区为例,可以在针对全图创建选区后再使用矩形选框工具〖M/SHIFT M〗减去右边除了集装箱和龙门吊以外的部分。
将灰度转为彩色
我们已经知道了如何将彩色转为灰度,除了去色命令以外,比较有代表性的是色相/饱和度调整工具,降低其中的饱和度就可以得到灰度。
但对于灰度而言,却无法通过同样的途径转为彩色。
这是由于饱和度命令是基于现有色相的基础上的,但灰度中不包含色相,因此饱和度选项对一个灰度色而言是没有调整效果的。需要记住的是,纯黑、纯白也是属于灰度色的。同样无法通过直接的饱和度来调整。
也可以使用【图像>调整>可选颜色】来将灰度转为彩色,可选颜色命令中可以选择各个分色色彩进行调整。一般在针对印刷品调整中较为常见。
为了避免影响其他地方,我们先创建一个选区,如下左图。然后启动可选颜色命令,在颜色中选择黑色,然后更改一些数值,如下中图,完成后的效果如下右图。可以使用这个思路去更改图像中其他区域的锈迹。
要彻底消除这幅图像中的锈迹,单凭借色彩调整是很难做到的。观察下右图可以看到,原先黑色的区域被调整为蓝色后有明显的杂点。这些杂点又称为噪点,我们在上一课程中有介绍过,噪点的产生是由于光学设备(数码相机、扫描仪)对于黑色的判定不平稳造成的。
使用色彩调整图层
很早以前我们就提出过一个理念,那就是尽量保留最大的可编辑性,其中很重要的一部分就是保留图层中的原始图像。但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很多工具都对图层中的像素有破坏作用。色彩调整类的命令也是如此。我们可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来证明色彩调整对原始图像的破坏。在Photoshop中打开如下左图的原始图像。然后使用亮度/对比度调整命令,将亮度降为-150。确定后图像效果如下中图。然后再次使用亮度/对比度调整命令,将亮度设为+150,得到的图像的效果如下右图。
很明显,两个看似可以互相抵消的增减操作并没有使图像还原回原来的状态。
这是因为当第一次的操作确认后,图像中的像素就已经发生了改变,而第二次的操作是基于在改变后的图像上的,原始图像中已经丢失的细节是无法找回的。
如果只对图像进行一两次色彩调整,那么这种图像损失或许还是可以勉强接受的,但如果一幅图像要经过多个调整命令,这种损失就会累加起来,造成严重的失真。这是调整色彩时遇到的第一个问题。
第二个问题也是出在进行多种色彩调整操作的时候。假如图像先经过了亮度调整,再经过了色相调整之后。发觉早先的亮度调整效果不佳,就必须撤销历史纪录到亮度调整之前,重新设定亮度调整。这样做当然也撤销了色相调整的效果,色相调整也需要重新设定。
但问题还不局限在重做与否上。先前我们所不满意的是两者综合以后的效果,那么原先色相调整,也未必就能和重新设定后的亮度配合出令人满意的综合效果。按照这样的思路,如果一幅图像综合应用了多种色彩调整命令的话,改变其中任何一个的设定,都可能引起一系列的连锁改变。这当然是非常不方便的,除非我们操作时候成竹在胸,否则可能要面临多次的重复修改。
使用色彩调整图层则可以很好地解决以上的这两个问题。它既有色彩调整的效果,又不会破坏原始图像。并且多个色彩调整层可以综合产生调整效果,彼此间又可以独立修改。
1. 建立色彩调整层
点击图层调板下方的按钮(下左图红色箭头处),在出现的菜单中选择“亮度/对比度”,这样就建立了一个调整层。调整层建立后会直接出现设置框,就如同我们前面通过【图像>调整>亮度/对比度】所出现的一样。我们将亮度设为-100后确定。图像的效果和上中图相同。图层调板将会出现如下左图的样子(使用了中型缩览图)。其中有一个锁链标志和一个白色方块,白色方块是蒙板部分的内容。
如果要更改亮度的设定,可双击亮度/对比度调整层的缩览图(注意不是蒙板缩览图),就会出现原先的设置框,如下右图,注意其中的亮度不再是0,而是停留在我们上次操作的-100上。这说明色彩调整层不会像普通的色彩调整命令那样,使用完就“消失”了。而是保存着以前所设定的参数。这样对于今后的修改提供了很好的参照。比如-100的效果过度,那么下次就可以改为-80。
2.色彩调整层的层次关系
先创建【色相/饱和度】调整层,启用着色;再创建【黑白】调整层,得到一幅黑白图像。但如果我们更改两个调整层的层次,则会得到不一样的效果。
调整是从下到上开始。
3.建立专属调整层
我们想要做到的效果是:首先将背景层调整为黑白,然后将新建立的图层1调整为着色效果。按照层次关系将图层和调整层进行排列。但是问题也随之而来,那就是位于顶层的色相调整层对背景层和图层1同时有效,这样就无法保持背景层的黑白效果了。
为了解决这个问题,我们需要建立“专属的”色彩调整层,就是指定调整层只对某图层有效,按照目前的情况,我们需要将色相调整层制定为图层1专用。指定方法是按住【ALT】键单击色相层与图层1之间的接缝处,将出现一个折线箭头标记,完成后色相层左方将出现一个[剪贴蒙版]标记,同时图层1名字下方出现下划线。使用这个方法可指定多个专属调整层,对以建立的专属层执行同样的操作可取消专属性。
此时色相调整层只对其下方的图层1有效。如果将黑白调整层移动到色相层与图层1之间的话,则黑白调整层也会变为图层1的专属层,但如果改变了图层1的层次,则需要重新指定。
这个“专属调整层”的建立实际上是利用了图层剪切蒙版的原理,其常规做法是选择色相层后【图层>创建剪切蒙版】或按快捷键【CTRL+ALT+G】。就是以下方图层作为上方图层的有效范围,集合到本例中就是以图层1作为色相调整层的有效范围,因此看起来色相层就变为了图层1的专属层。在专属关系建立后,如关闭“主层”的可见性,则其“附属层”也同时被隐藏。
建立带选区的调整层
1、除了使用[剪切蒙版]之外,还可以通过选区来限制调整图层的作用范围,使其只在某区域内有效。
2、首先我们要将图层1的内容创建为选区,方法是按住【CTRL】键单击图层缩览图。
3、然后先删除原先的色相饱和度调整层,在有选区的情况下再建立一个色相饱和度调整层出来,完成后就会立即发现不同之处,新建立的色相层中包含了图层蒙版。
4、关闭图层1后可发现,色相层仍在原地方发挥着调整作用,改变了背景图层的色彩,只是其有效范围被限定在早前的选区之内。这个选区现在已经转换成了红色箭头处的图层蒙版,仔细观察对比不难看出,蒙版中白色区域就是色相层中的有效区域,黑色区域则为无效区域,其表达方式与早前学习过的Alpha通道相同,均是以白色表示有效,以黑色表示无效。
5、与Alpha通道相同,这里的图层蒙版也可以使用画笔等绘图工具进行修改。
如何使用色彩调整层
1、使用色彩调整层是为了保留设计稿的最大可编辑性,避免改变图层中的像素内容,属于一种“无损”的调整方式。但是调整图层的作用方式经常会影响其他图层,因此在需要对多个图层使用色彩调整层时,都应使用指定专属的方式避免互相影响。
2、虽然使用蒙版也可以达到效果,但是蒙版调整层位置与不透明固定,在所服务的图层发生位置或不透明度的改变时无法自动适应。因此应优先使用“专属调整层”进行色调调整操作,即便是遇到需要对图层不同部位调整的需要时,也可以在“专属调整层”建立图层蒙版来达到目的。
3、由于使用色彩调整图层会增加图层面板的高度。可在必要时将图层与众多调整层组成图层组。此外也可以位图层组建立专属调整组,实现对组内所有图层的统一调整。
将图像转为智能对象
将需要进行色彩调整的图层转变为智能对象,先将所有调整层删除,在背景层和图层1上单击右键,选中【转换为智能对象】,会看到图层缩览图有略微变化。
此时选中图层后,可如最初般直接通过【图像>调整】使用各色彩调整命令。完成后会在图层面板中智能对象的下方出现所做的调整列表。
双击调整名称即可再次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