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启功学艺录》

渔舟绘启功先生像

        读《启功谈艺录》,有几点感想。

        有关传统绘画的争论,多是基本问题上有分歧导致的枝节上的冲突,烟火纷飞中大家乐在其中欲罢不能,谁都不愿费心劳神逆风而上,到源头去探个究竟,与此相反,启功先生乐意做的,却是正本清源的工作。《戾家考》早已是名篇,古时,戾家(戾,或作隶、利、力)即外行,相对的便是“行家”即内行,戾家和行家自然各有长短,但需要注意的是这样一个事实,即元明以来,世人常把士夫画归于“隶家”。弄清楚这个问题,便可知道,元明以来的很多争辩,尤其是山水画南北宗的划分,大概多是士夫们的不甘之论。

        为士夫画争地位,董其昌身体力行,是个好的标本。说画之前先说书,读启功先生对《戏鸿堂贴》的辨析,感觉董其昌刻贴很马虎,同时也很滑头,马虎到以韩胄君临写的《黄庭内景》刻入《戏鸿堂贴》,滑头更甚,不但乱拼王献之贴、硬把“集”字解为“习”字,还捏造丰坊言论,借以抬高自己。在画上,董其昌同样滑头,他以显宦负书画重名,功力有限,应酬繁多,不得不乞灵于代笔,这是他自己也不讳言的,传世董其昌题款画得精能的,恐怕大率便是赵左、沈士充的代笔。滑头的后果就是,直到现在,董其昌的声名依然显赫。平心而论,董其昌于书画之道,自有其特识,但认识他的特识的前提就是知道他特别的滑头。

        滑头,是中国传统文化中“世故人情”的重要部分。拿书画鉴定的不正不公为例,启功先生就总结了八条,其中的皇威、挟贵、挟长、护短、尊贤、远害、忘形是造成不正不公的原因,而容众是鉴定工作者应自我警惕保持的态度。反过来说,不容众,也是可以成为不正不公的一个原因的。

        一句话,若要对书画史有“科学”的认识,必须对“世故人情”,对“滑头”有全面的了解。

(启功:《启功学艺录》,中国对外翻译出版公司2000年版。)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原谅我笨 原谅我没长成你爱的样子 原谅我没养成你爱的性格 原谅我不会唱好听的歌讨你欢心 原谅我不懂浪漫猜...
    怼_74cc阅读 3,349评论 0 5
  • 抑郁是一只黑狗,咬着不松口,让你无处可逃,任悲伤袭面而来; 眼前出现一个黑洞,深不见底,好象有一个孩子,无助的仰望...
    墨香佳人阅读 3,770评论 0 0
  • 关于冬至,《后汉书》中有这样的记载: 冬至前后,君子安身静体,百官绝事,不听政,择吉辰而后省事。 看这记载,可能是...
    wsx书女阅读 2,860评论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