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彩印度行(六)

5月5日早餐后,我们踏上了去焦特布尔的路程。汽车在山路上行驶,由于缺水,山上一片枯黄,很大的树都是干枯的,据说,这种树遇雨还会生长,生命力很强。

图片发自简书App

途中导游安排参观耆那教神庙,巧遇耆那教在神庙里搞活动,不准外人进入,只能在外面转了转。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由于山路崎岖,司机经常踩刹车,汽车出了点儿小故障,好在司机师傅会修车,在我们参观耆那庙时就差不多把车修好了。继续往前开。

图片发自简书App

导游介绍,印度宗教相当多,多得让你想不到。说话间,我们来到一个地方,大喇叭里播放着音乐,人们聚集在一个棚子周围,像是祭奠什么。导游说,这是摩托车神庙。庙里供的是一辆摩托车。相传这里曾经出过一次摩托车事故,出事后的摩托车连续三天从警察局跑到出事地点,很是诡异。后来人们就在这里修了摩托车神庙,从次,摩托车稳定了,这里再也没有发生过交通事故。虽是传说,但当地的民众就是把这个摩托车奉为神灵,香火不断。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焦特普尔————蓝色之城,是拉贾斯坦邦第二大城市。1459年由捉索尔王朝建造。因其城内大部分房屋涂以天蓝色,站在高处向下望,整个城市一片蔚蓝,因此有“蓝色的城市”之称。

  雄伟的梅兰加尔是一座傲然屹立于"蓝色之城"焦特布尔山上的古堡,同时也是一处奇观和建筑杰作。在梅兰加尔古堡的脚下,由蓝色的婆罗门房屋构成的焦特布尔旧城,一直延伸于10公里长的16世纪城墙之外。

图片发自简书App

梅兰加尔古堡位于焦特布尔旧城区,是1459年久德哈王公建造的。屹立于大约125米高的巨崖之上,30多米高的黄色砂岩城墙直插蓝天,其基础和山体浑然一体,让人感觉似乎城堡就是直接从岩石上生长出来的,周围环绕有护城墙。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梅兰加尔古堡拥有七道城门,是由不同的王公建造于不同时期。站在城堡上方,可以眺望焦特布尔旧城景观。城堡就是一个小城,道路错综,花园亭台庙宇随处可见。城堡也是建筑的博物馆,它的雕刻真是鬼斧神工,在岩石雕出木质材料的效果,令人叹为观止。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金色大厅,全部用金箔贴制,富丽堂皇。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金制门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目前梅兰加尔古堡内,有一部分辟为博物馆。里面展示许多印度古代枪炮、武器、旗帜、皇室宝座、象轿、地毯、壁画等文物。,也陈列了王族用的轿子、象鞍、武器、摇篮等,大都是无价之宝。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竹帘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国王给女儿的嫁妆。一般放于门楣上方,吉祥、辟邪。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白色大理石王座,是最后那位国王4岁登基时的地方。后来他致力于信托基金的建设,用于保护这座城堡,基金的第一笔收入就是收集城堡内鸽子的粪便卖给当地人而获得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东面的城墙上,一尊尊黑色的加农炮,依然守卫着城堡。

图片发自简书App

水车

图片发自简书App

站在梅兰加尔城堡的最高处,便能体会那种居高临下的气势,在这里印证了丝绸之路上流传几百年的传说:一个城市,与天空一样蓝。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贾斯旺.萨达陵坐落于梅兰加尔古堡旁边。

贾斯旺.萨达陵建于1899年,是焦特布尔的萨达.辛格王公为了纪念他父亲贾斯旺•辛格二世而修建的。这是一座白色的大理石建筑,也是一座纪念堂,内有历代焦特布尔王公的家谱和肖像。主建筑前有一个郁郁葱葱的平台花园,在此可以眺望不远处的梅兰加尔城堡和山野风光。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周围是历代王公和后妃的陵墓。这里也是焦特布尔统治者传统的火葬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陵区入口处有一个小小的湖泊叫玫瑰湖。

图片发自简书App

5月6日,我们来到杰伊瑟尔梅尔,它位于印度拉贾斯坦邦的塔尔(Thar)沙漠边缘,东距焦特布尔280公里,西距印度巴基斯坦边境100公里。杰伊瑟尔梅尔古城堡如同一座浮在沙漠中的金色宫殿,在夕阳的辉映下金光闪烁,因此得以“金色之城”的美誉。

这是一座历史悠久的城市。公元1156年,当地巴特提家族的土藩王杰伊瑟尔在特瑞库塔山上建造了一座有高大城墙做防御的古城堡,城堡里建有宫殿、寺庙和民居。后来,人们又围绕这座城堡向周边拓展,形成了今天看到的杰伊瑟尔梅尔城。

杰伊瑟尔梅尔曾是印度通往埃及与欧洲的重要贸易中转地,有过非常兴盛的历史。自从苏伊士运河开通成为转口贸易的重要通道,以及后面的印巴分治,使得杰伊瑟尔梅尔丧失了交通枢纽的地位。这座曾经辉煌一时的城市,变成了一座仅有数万多居民的边境小城。但现在杰伊瑟尔梅尔军事地位十分重要。

下午5点多,我们乘车去沙漠骑骆驼、拍日落。车子到了沙丘边,要换乘骆驼进入沙漠时,大家都不愿意下车。一是天气太热,骑骆驼进入沙漠,担心身体吃不消。二是多数人从没骑过骆驼,心里没底,不太愿意骑。三是日落时间还没到。经过协调,我们先坐车里呆一会儿,等日落时间到了,再开车拉我们进入沙漠,然后骑一小会儿骆驼拍拍照。一切妥当后,当地人骑骆驼先行进入沙漠等我们。

图片发自简书App

日落时间即将到了,我们坐车进入沙漠。先来的几头骆驼已在那里等着我们了。大家你推我让地总算骑上骆驼进入沙漠了。导游跑前跑后地给大家拍照,留下这难忘的瞬间。

张主席一马当先,大有横刀立马,看我张大将军的气势。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给德哥和李姐姐选了一个壮实的骆驼。李姐姐刚才还不想骑呢,现在已经骑乘自如了,好棒哦!

图片发自简书App

老吕手持相机随时拍照。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一行人进入沙漠。

图片发自简书App

人生第一次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速度够快,把头发都吹起来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某人刚才还紧张得要命,现在已露出了笑容。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地艺人唱起了欢快的歌曲。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大漠黄沙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晚餐安排在酒店的院子里,有吉普赛和印度游吟歌舞者表演,具有北印度原生态的音乐形式,和当地的卡塔克舞蹈。同时进餐的游客还有澳大利亚人,三个国家的人一起欢度了一个愉快的夜晚。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第二天,我们参观杰伊瑟尔梅尔古城堡——金色之城。

城堡坐落在城区西南侧,位于一处平均高度约15米左右的三角形土丘之上。城墙高约10米,连接99座碉堡顺地形围成一个三角形,每个边长约400-500米。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杰伊瑟尔梅尔古城堡据说是现今全印度唯一一座王宫与城市居民住宅同处一城,并至今仍有普通百姓在里面居住的古城堡。

图片发自简书App

进入古城堡有四道城门,进入第一座城门后,里面与高大的主城墙之间是一个封闭的大空场。

图片发自简书App

沿道路前行从空场中间穿过,直抵第二道城门。第二道城门上方的黄砂岩浮雕,非常精细,立体感很强。

图片发自简书App

城堡的第三道城门,用很大的条石垒砌,很厚很高,易守难攻。

图片发自简书App

城墙上挂满了具有拉贾斯坦风格的挂毯,像低垂的随风飘动的万国旗。门口摆放着五颜六色的商品,在大漠的小城中炫耀着悦目的光彩。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又往上走了一小段上坡,就是第四道城门。 门洞并不大,但门廓却很高大。这是进入王宫的最后一道屏障。门的两旁有许多红手印。据介绍,过去杰伊瑟尔梅尔有殉葬的传统,国王去世后,后妃要殉葬,殉葬前要把自己带血的手印印在城门上。

图片发自简书App

高大雄伟的老王宫。现在这里开辟为王宫博物馆。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杰伊瑟尔梅尔王宫,位于古堡第四道城门之上。始建于12世纪中叶,后经多次扩建与重修。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王宫中的保险柜,全是石头做的。

图片发自简书App

展出的文物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我们登上了王宫的顶部,俯瞰全城。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平民居住区

图片发自简书App

置于王宫顶部的日晷。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在杰伊瑟尔梅尔城堡中,深藏着七座耆那教神庙,其历史可追溯到15至16世纪,具有一定的参观价值。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哈维利 ”是富有商人修建的华丽居所,拥有雕琢精致的装饰,有的虽然破败,但仍掩不住昔日的光彩。我们沿着狭窄的街道去寻找哈维利。

图片发自简书App

神牛悠闲地在街道上散步

图片发自简书App

即使是民居也雕刻得非常精致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帕旺奇哈维利(Patwon ki Haveli),位于古堡北侧约400米的窄巷内,建于1805年,由经营锦缎与金银加工生意的帕特旺家族的五兄弟共同建造。整个建筑造型复杂,黄砂岩建造的楼面上布满精雕细琢的飘窗与回廊,装饰得富丽堂皇。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当时商人居家生活情景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哈维利中的商店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下面这座哈维利是由兄弟二人设计的,大门两侧的设计风格不同,又相得益彰。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中国银行业的同仁与杰伊瑟尔梅尔的银行不期而遇。

图片发自简书App

下午3:20分的航班飞斋普尔,时间宽裕,中午我们在一家餐厅午餐+休息。

都忙着呢!

图片发自简书App

杰伊瑟尔梅尔机场不大,也不是天天有飞往斋普尔或新德里的航班。鸽子和鸟儿在机场和候机厅自由地飞翔。

我们乘坐的飞机有80个座位,舱门距地面仅6阶。前一个航班仅有14位旅客,我们这个航班也就40多人。不过飞起来比较平稳,1个小时就到斋普尔了。

图片发自简书App


图片发自简书App

到了斋普尔又见到一路上给我们开车的司机朋友,一天不见,双方都感到十分亲切。

接下来就是长途拉车,目的地是新德里。路上车水马龙,各种车辆互不相让,我们的司机朋友用其高超的驾驶技术,一路急行,开了6个多小时,半夜12点多终于到了新德里Welcome Hotel Dwarka。但见酒店内灯火通明,人来人往,没有一点儿半夜十分的感觉。不愧是印度的首都,充满着大都市的繁华与喧嚣。

入住休息。明天还有一天的行程,印度之旅就圆满结束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