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吕静贤
前言:
这几天,著名节目主持人李咏患癌离世的新闻迅速在网络上传播。很多人从一开始的不相信到后面的惋惜不已:一个如此有才华、给大家带来如此多快乐的人,就这样说走就走了。
他主持的《幸福五十二》、《非常六加一》等节目,给观众带来了不少的快乐。而且他的主持风格,又非常地有自己的个人风采:他的声音、动作,无不给电视机前的观众留下了非常深刻的印象。
李咏的离世,也提醒了我们,那就是:早一点对孩子进行生命教育,是有多必要,而且,这也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因为,人活在这世上,谁都摆脱不了终有一天离开这个世界的宿命,有早有晚。如何面对自己这有限而宝贵的生命和人生,是我们每一个想认真生活、想不辜负自己人生的人,都应面对和思考的问题。
早一点想清楚,就早一点能更从容、更理性地把握好自己的人生,从而不辜负自己这宝贵而有限的一生。
教育孩子,尤其如此。
一、一个人成长过程中,应弄清楚的两个最基本的问题
我想,一个人成长过程中,有两个最基本的问题自己应该弄清楚。那就是:
你到底为什么而活?你应该为什么而活?
而这两个问题汇合起来就是:你想怎么活?
我觉得这个问题很重要。每个人在成长过程中,都应该问,并问清楚自己这个问题。只有问清楚了,自己才能在有限的、或长或短的一生里,少许多遗憾,也才能更接近真实的自己,从而不辜负自己的人生。
曾经看过一篇文章,那篇文章是写作者在香港读书的经历,那篇文章里作者提出了这样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现象,他说:
“年年得奖学金的清华毕业生是这么一个怪物:不知道生活是什么,对社会毫无接触,二十出头,可是见女孩子就一身不自在,会解各式各样的方程,却不能解决自己的困惑。”
对此,他自问道:
“这状态难道就是我的追求?一个智商还不错的人努力多年就变成这样?”
而香港的学生,却与大陆的学生形成鲜明的对比,他说:
“香港的学生很实际,决大多数本科毕业就去赚钱,三十之间为结婚买房奋斗。 如果告诉一个香港人说你二十八了还在读博士,他会觉得你很失败,可能是根本不会赚钱。
而留下来读博士的香港学生,就是真的很喜欢作研究的人,扎实地做事,他们的认真让我们一批朝三暮四,心猿意马的大陆学生汗颜。”
对此,作者感叹道:
“中国人很难理解,对在功利教育里熏陶过来,缺少人格教育的中国学生,更无异于晴天霹雳。
假设你突然死掉,世界将会怎样?
世界将一样绚丽,大海还是大海,波涛还是波涛,一样的潮起潮落。
你的亲人可能会掉眼泪,但是周围的人在三个月内将你忘个干净,那是你曾经那么在乎他们怎么看你的一群人啊。
如果上帝存在,在他的眼里,你是多么可怜的小虫子,在活着的短暂岁月里,在最美好的青春里,都不曾快乐过,用尽心力去聚集一大堆外在和心灵没有关系的小东西。”
确实如此,我们的孩子,包括我们每个人,从小到大,无不就是要么赶往上学的路上,要么赶往补习的路上,我们为学习而学习,却恰恰忽略了最基本的:生活。我们为什么而生活,我们应该怎样生活?
于是,我们一辈子,都仿佛一个被拼命催赶着往前走的人,却鲜有人能停下来好好想想,自己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自己前行的方向。
二、我们拼命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
我们拼命读书、学习,是为了什么?
在许多人眼里,甚至大部分学校也这样教导孩子:只有拼命读书、学习,才能在将来有个好收入,也才能过上更好的生活。
不错,读好书,会让我们在将来的激烈竞争中更能游刃有余,毕竟学历高也是人才竞争中的一个优势。
可是,就像前面那个在香港读书的作者所说的:除了读书,除了能解决书本上的东西,生活上的一切事物,我们都一窍不通:不会与异性交往;不了解生活;没有社会经验;不知道自己何去何从......
很多人都从没去思考过:我到底想要什么样的生活?我应该怎么样去生活?
这是一个即将走上社会,准备开始自己的独立的人生之旅的正常的成年人吗?
很悲哀,也很担心:
我们的教育,竟大量教育出这样不会生活、也不懂思考的,面对即将开启自己的生活却除了书本上的知识,头脑一片空白、对未来一片茫然的成年人。
这难道不是我们家庭、学校教育的失败吗?
我们到底为什么而生活?我是谁?我将何去何从?这些围绕着“我”的成长、发展,与"我“的成长、发展息息相关的,每个人都最应清楚的问题,越早找到答案就越好,最好在年少时就找到答案的问题。我们的孩子,包括我们很多成人,似乎从没思考过。一辈子就这样在碌碌无为、浑浑噩噩中而过。
即使有目标,那也是带有极大功利性的目标,也是只顾表面浮华,满足内心浅显需要的目标。却很少有人去想自己活着的深层意义。
于是我们拼命追逐,穷尽自己一切精力、时间,甚至牺牲与身边亲人相处的宝贵时光,换来表面上满足内心虚荣的需要。而一旦自己离去,却是人走茶凉。留不下自己在这世上的任何痕迹。而且也从没好好地,用心在这世上做一切尽可能自己能做的体验。
有价值的生命,就是知道自己生命里最在乎的是什么,并努力往这方向去努力,从而不辜负自己的人生。
而且在努力的过程中,你的生活中其它必需的方面,也会随着你的努力随之而来。
法国的一位80多岁的巨富,对前来拜访他的年轻人说:年轻人,做自己喜欢的事情,做让世界更美好的事情。然后,你就会发现,财富这些东西,反而更容易得到。
确实如此,因为找到了自己喜欢做的事情,我们尽情、忘我的投入,所以越做越好。而越做越好之后,名、利自然也会伴随而来。这时名、利已不是最主要的,它们只是自己做着令自己更快乐、更有价值之事的附属品。
三、生命教育,是给孩子最好的礼物
漫画家蔡志忠说:厉害的人,都会把事情想明白,这辈子要靠什么活?
每一个不辜负生活,不辜负自己人生的人,都会是一个,在很早之前,就想明白自己到底要什么的人。
就如李咏,他的临终遗言是:“没有遗憾,只有不舍。”
他婚姻幸福:有深爱的另一半,一个健康、快乐、美丽的女儿;他事业有成:主持的各个节目,无不赢得大家的喜爱与好评;他没有任何绯闻与负面消息,他做了一个好男人应做的一切:爱家、敬业、负责。
所以,尽管李咏英年早逝,但对于他自己的人生,我相信他已经尽力过自己想过的人生了,就如他的遗言“没有遗憾,只有不舍”那样。
也如前段时间曾经说过“钱不是我的,我只是暂时保管它!”,裸捐56亿的香港著名影星周润发。
周润发说:生活中最难的事情不是你赚多少钱,而是如何保持一种平和的心态,以一种简单而无忧无虑的方式度过余生。
有网友这样评论他:
以前是喜欢发哥,现在是喜欢+敬佩!活的通透的人,知道自己要什么,知道什么对自己最重要!
一个有心、有眼光的父母,一定是一个早一点帮助孩子明白,自己这辈子到底想要过什么样的生活的父母。
毕竟,人生有限,人生苦短,早一点知道,就早一点活得明白,早一点珍惜、早一点抓住属于自己的人生,从而在注定离开人世时不辜负、不后悔。
而一个人活在这个世上,最好的姿态,就像上面那个巨富所说的:
1、做自己喜欢的事情;2、做让世界更美好的事情。
李咏、周润发都做到了,他们既不辜负自己的人生,也尽自己能力让这个世界变得更好,赢得了人们的肯定与认同。正所谓活出了自己的人生与价值。
心理学大家阿德勒认为,一个人只追求个人意义,就等于没有意义。而我们当今的许多孩子,却连自己想追求什么都不清楚。
所以,早一点让孩子知道自己的人生选择吧。而且,只有这样,一个人才会唤起内生性的驱动力,由内向外迸发出巨大的能量和热情,去为过好自己想要的人生而努力、奋斗。也才能让自己的生命更有意义和价值。
生命教育,其实就是父母,给孩子最好的礼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