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平时多么沉默,在一年的最后一天也许往往都会有些许感慨。其实过去的一年有不少要总结分享的事情,也有不少要感谢的人,虽然这两年大环境不太好,不过我应该算是运气特别好的那一个。不过就像年初和一个朋友聊起房地产时的一个关键词:“分化”。人群的分化也越来越强烈,作为一个喜欢分享,好奇心强和崇尚自由的人,我一直觉得一个人只要不影响他人,做什么都是可以的,两个人只要没有利益冲突,都是可以做朋友的。一直以来,特别念旧,喜欢闲着没事找其过往的老朋友说两句,即便有些已经多年未联系。直到我渐渐发现人群的分化比我想象的厉害,因为自己的热情和坦诚的分享我收获过很多好运,不过现在我可能要选择“莫言”,至少不是无差别的。因为这个分享你不筛选一些人,很可能让人产生误解,也让自己惹上一些不必要的麻烦,往往也没有时间和条件去解释。
也许是疫情改变了人,也许是别的,很多人都成了孤岛,有些是被动的,有些是主动的,大多数应该是不经意间的。各种隔离也就是慢慢存在了,社交隔离、社区隔离、信息隔离等等,作为一个小时候自来熟,长大了总是特别热情的人,我常常愿意作出一些努力打破僵局,因为我觉得流动不仅关乎财富,也关乎情感和慰藉,不过现在似乎越来越困难,也看起来越来越没必要。作为一个普通人,其实也是有很多优势的,比如做自己的主,其实并没什么阻碍,过去一年深刻地践行了知行合一,这也是让自己不后悔的唯一办法。但是我发现比知行合一更难的坦荡地说话。我们一直知道我们生活的这个社会的禁忌稍微有点多,只是渐渐发现这个社会的很多个体的禁忌也很多了,不过这个也正好和未来一个趋势向呼应:未来是个体崛起的时代。既然现实中的隔离无法扭转,也许以后的交流只能在社群和一些特定的环境,至少在某方面存在价值观的统一,也有一定的信任基础。
过去的一年躺平常常被人提起,不过这个问题似乎很难达成共识,因为关于这种含义模糊的词语,每个人对躺平的理解都不同,就像对美的理解一样,所以也就无法谈论是否应该和怎么躺,所以往往是鸡同鸭讲乱糟糟,甚至引起反感和敌意。在我看来,躺平是一种自我和解、低功耗和摒弃不必要的欲望。孔子说自己,四十不惑、五十知天命、六十耳顺,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今天,现在的年轻人也许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明白,哪些东西生下来没有就没有,哪些东西是努努力就可以有,可能早已了然,所以年轻人可能已经早早地知命和耳顺,当然不排除好运,但是好运不能孜孜以求。在晦暗不明的当下两年,我一直赞同苟着。苟的同时,写好脚本,在时间线上跑着,等到阳春三月来临的时候,伺机而动。
关于普通人,要说这一年心态上最大的变化就是爱上自己普通人的生活。所谓普通人,很难定义,但是至少我自己,包括自己所处的阶层大部分都是普通人吧,所以其实我很多想法都是从这个群体的角度出发的。前年最大的进步是勇气,所以现在真心觉得普通人的日子除了死亡没啥大事。孩子按时长大,夫妻相伴,父母身体没大毛病,这基本就是我满足的标准了。我常常和朋友探讨很多不足,但是我却极端容易满足,普通人的生活不就是这样么。我们努力向前,也有时批评和愤慨,知道自己的普通,也享受普通中的真实和自在。
本想随便写写,发现写的又有点多,这是第一篇较长的朋友圈,也许是最后一篇,因为其实朋友圈已经变成私域流量,变成广告板,所以其实大部分人已经不发朋友圈了。之前常常把朋友圈当做自己的记事本,也知道朋友圈不全是朋友,因为觉得生命本来就是一段信息流,所以为何不记录。
写到这里,就要停止了。因为琐碎的东西往往牵扯隐私,具体的东西常常触犯禁忌,所以这两年我的表达也许语焉不详,也许宏观广大,不过我其实只在乎一个个具体的人。以上依旧是记事本是流水账,是毫无逻辑,不是写给别人。最后呢,就算每个人都成了孤岛,就算我也要“莫言”,我依然在岛边放置了可以在岛间游走的小船,欢迎朋友们登岛游玩。新年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