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澜先生的人生智慧

作者:明明老师

      蔡澜先生去世,这两天悼念很多。但我想聊点不一样的,比如他和邵逸夫的故事、他和金庸先生的故事,以及他和香港四大才子中另外三位,有哪些有意思的比较。因为蔡澜先生的书我基本都读过,他的性格特别像是魏晋名士,做什么事都乘兴而来,兴尽而归。这期视频也聊聊他的人生智慧。

Get笔记整理

一、人生总体感悟

• 活法启示:蔡澜先生活得通透、走得潇洒,其人生难以复制,但核心在于“人生意义存于每日体验”。他主张用心对待生活点滴,如品尝饭菜、欣赏风景,以愉悦心态做事。

• 早年经历影响:早年在新加坡长大,抗战时期十几岁见惯炮火,意识到生命短暂,因此领悟“活时要好好活,工作与生活都要尽兴”。

二、对事业与金钱的态度

• 拒绝巨额机会:60年代进入邵逸夫公司拍电影,80年代邵逸夫曾以1亿港币支持他开电影公司(当时香港电影业鼎盛,获利丰厚),但他认为“若赚钱不能带来幸福,钱就无用”,主张按自身命数对待钱财,不过度强求,最终拒绝。

三、与其他才子的对比及心态

• 四大才子处境:与金庸、黄霑、倪匡并称“香港四大才子”,虽在赚钱、才艺、创作产量上不及他人,但后者皆羡慕他。

金庸:写武侠小说常熬夜痛苦,婚姻不顺;

黄霑:活得拧巴,与女友分手曾险些自杀;

倪匡:纵情酒色,家庭不宁。

• 蔡澜的人生哲学:他认为“人生烦恼自找”,应丢弃焦虑,不与他人比较,因外在之物终会失去,幸福本质是“无忧无虑、无病无灾”。

四、对生死的态度

• 离世前的潇洒:妻子去世后,将古董字画等值钱物品全部送人;生命最后住进海景酒店,花光积蓄;去世后不办葬礼、追悼会,不打扰亲友,不举办任何仪式,尽显人生智慧。

五、总结人生智慧

• 核心观点:引用王阳明“我心光明,亦复何言”,强调真正活过的人生无遗憾。人生如“3万天的单程体验券”,意义在于经历——“尽量学习、经历、旅游、吃好东西,人生就会更美好”。

• 启示:蔡澜先生活得通透、走得潇洒,虽难以模仿,但教会人们珍惜当下体验,活得尽兴。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社区内容提示】社区部分内容疑似由AI辅助生成,浏览时请结合常识与多方信息审慎甄别。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