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篇更多是写自己在实际陪伴孩子的过程中,也会时常用到书上的做法,但尹建莉老师的《好妈妈胜过好老师》这本书不仅仅有讲到幼儿到小学前的教育,也更多讲到了小学至高中各个年龄阶段孩子的教育,所以在这本书中很多好的教育观点我还是觉得有必要把它们整理出来,以供未来的使用。
一、关于时常碰到孩子的问题“妈妈,我是怎么来的?”我们是科学的回答还是用故事的方法来回答呢?其实发现幼儿园有些做法还是很符合尹建莉老师的想法的,对于幼儿来讲其实没有必要像讲生物课那样,只要浅讲让他把这个问题转移到他们更感兴趣的方向去。幼儿园的做法是更多是把这个问题集中到画画上,老师告诉孩子们,我们是从妈妈肚子里出来的,那我们给自己画一幅,在妈妈肚子里的画。
二、只要没有诱因,孩子就没必要拿说谎来为难自己,孩子天生不会说谎。
三、鼓励孩子有独立见解,任何事情不人云亦云,培养她实事求是的做人态度,做什么事“不是为了做给人家看的”,也不是虚荣的得到外界的表扬。
四、人的天性是愿意遵从自己的思想,排斥来自他人的命令,在培养孩子的过程中,为了形成儿童的自觉意识,也为了更好地执行决定,应该尽量让孩子自己去思考和选择,哪怕是相同的决定,如果它不是来自家长的指令,而是来自儿童自己的意愿,他也会更愿意执行。如果不想更好的培养孩子,“最有效方法”就是命令、唠叨、指责。
在培养孩子习惯时,就可以运用上面的要求,想要他形成一个好习惯就需要制造孩子的主动性和成就感,在家庭中可以设立“记功簿”,不设“记过簿”,每次的记功可以在小本上画一朵小红花。如果想让她形成坏习惯就让孩子有不自由感和内疚感。
五、想让一个人喜欢和珍惜什么,就不要在这方面给的太多太满,更不能以此作为交换条件或惩罚手段,强行要求他接受,而是要适当地剥夺,让他通过危机感和不满足感,产生珍惜感。同时最最重要的是让他在行事过程伴有愉快感、成就感和自尊感。如果反感他喜欢什么就把这个变成任务强迫他去完成,但你厌恶他喜欢这件事的态度不要被他察觉。
对于这点的理解是:如果你想要孩子好好练字,就不要把练字这个作为惩罚手段,如果以不断练字处罚他,他渐渐对于练字就会了无兴趣;如果你讨厌他一直玩游戏,就控制他不给玩,他会更迷恋游戏,你可以把玩游戏变成任务强加给他,久而久之对于任务的完成,他是会有排斥的。
六、弗洛姆说:人可以使自己适应奴役,但他是靠降低其智力因素和道德因素来适应的;人自身能适应充满不信任和敌意的文化,但他对这种适应的反应是变得软弱和缺乏独创性;人自身能适应压抑的环境,但在这种适应中,人发生了神经病。管孩子管的太多其实也是一种奴役,借用弗洛姆的观点:培养孩子勤奋学习方面,恰是不能强化“苦”,强迫孩子高尚的接受勤奋刻苦,而是尽量消解“苦”——不要向孩子提示学习是苦的,也不要给孩子施加压力,避免他在学习活动中感觉苦闷,小学阶段主要是解决学习兴趣的问题,初中阶段主要解决学习方法的问题,高中阶段拼的是勤奋。在每一种学习活动中“兴趣”始终最重要,呵护了兴趣,才能产生方法,有了兴趣和方法才能生长出勤奋。
七、庸俗的目标只能给孩子带来庸俗的刺激,不会产生良好的内在动力。从上学就开始追求分数,会使孩子形成畸形的学习动机,变得目光短浅,急功近利。反而降低其学习兴趣,影响考试成绩。有些家长的错误是把学习目标定位在满分上,却对孩子的学习能力、态度、方法、兴趣,以及对知识的真实把握状态没有去关注。追求“满分癖好”的家长,实质是追求家长的满足感。
我们要相信:儿童天生就懂得自尊自爱,“争强好胜”其实是一种天性,孩子入学后,及时家长不说什么,他们都会产生对分数的追求,对名次的渴望。面对考试,他们每个人都会尽力表现出最好的自己,绝没有一个孩子会做还故意犯错,让自己拿不好从成绩。
八、把奖励当成学习的诱饵提出来是一种成人要求儿童以成绩回报自己的行贿手段。它让孩子对学习不再有虔诚之心,却把心思放在如何换取奖品,如何讨家长欢心上。在孩子学习上使用的激励手段,一定要考虑方式和学习之间的内在关系,不要让两者形成冲突。
九、做家长的素养和理性就表现在,每当你准备采用什么方法教育孩子,都要就你所采取的手段思考一下:你想强化的到底是什么?你采取的方法是孩子喜欢的还是反感的?它对儿童的影响是正面的还是负面的?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是眼前的还是长远的?是高尚的还是庸俗的?不思考这些,只是凭借情绪和习惯做事,不但达不到目的,更能从根本上破坏目的。比如:我们知道家长是孩子第一个且最重要的榜样,如果家长在任何事情上都想说服孩子按大人的想法来做,整天要求孩子“听话”,在成人和孩子之间形成不平等,无意识中自己扮演了权威角色,你自己要求孩子听话,为什么不要求自己做一个听话的家长呢?(这里的听话是指如何理解儿童,如何平等对待儿童。)
教育中最坏的办法是打骂和训斥,完全摒弃了家长的素养,应该站在儿童的角度努力理解他的所作所为,以他乐意的方式对他的成长进行引导,你必须把他当成一个人来平等对待,而不是弱小的人来征服。
十、无菌舱里培养不出体格健壮的人。靠消灭周围正常声音来成全学习的做法也是没有道理的。在一个正常的环境中备受打扰的孩子,他在安静的环境中同样容易受到打扰,真正打扰他的不是那个声音,是他寻找声音的习惯。家长应给孩子积极的影响,让孩子学会和周围的环境和谐相处,而不是处处苛责,处处想改造。
十一、孩子身上有什么问题,家长当然要让孩子知道要帮他完善,但如果直接说,孩子多半不愿意接受,甚至会不高兴。所以,“提意见会”的价值不在于改造孩子,在于让孩子郑重其事获得表达权,并且感受到交流的重要性。
给孩子提一些建议时,总会不安,我们需要友好地和孩子交流,让孩子心里放松,在意见会上父母也要拿出接受意见的诚意,为孩子做榜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