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馆中人头攒动,而作品前却鸦雀无声。其中,有多少艺术行业工作者?又有多少局外人?有多少人能精确把握作品精髓?又有多少人一头雾水?至少在外显的行为上看,大家都屏气凝神,仔细观摩,甚至频频点头,似乎与作品产生了共鸣。
艺术是什么?艺术真的能被理解么?亦或者,艺术只是用来构建自我形象的媒介?
静谧的展厅中,若有人在这里大喊出:这是什么狗屎玩意儿?会不会反倒更能引起他人的共鸣?就像“皇帝的新衣”所展示的那样。
不知从何时起,展览似乎成为了一种修饰学识的行为。博物馆尝试着将知识普及给大众,用最简易的语言诉说着宏大的故事,艺术展览却往往反其道行之,提高门槛,收取门票,关起房门,熄灭灯光,把自身打造成曲高和寡的圣地。将大部分人隔绝在外,才能显示自己的高贵。近现代的艺术,走向太个人化的表述,共性的东西却少了。个人渺小,艺术将人放大,而放大后的个人品味,却难以被他人理解?艺术的传达,晦涩难懂。本该如此,还是故弄玄虚?
可转念一想,又有点吃不到葡萄说葡萄酸的滋味。也或许,艺术专精之后,就不再为了普通人所准备。以数学做类比思考,艺术和数学均起源于生活,但在学科专精后,则远离了生活。展览汇聚了艺术界有创意想法的人的作品,展览展示了他们的思考,普通人无法轻易理解。这就像,科学技术前沿论文摆在你的面前,你又能读懂几分?
我不爽的,只是习得无门的惆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