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元节,娘您回来了吗?

每年的中元节,在娘的心目中是个很重要的日子。在我的记忆里,她每年从七月初七接先祖们回家开始祭祀,直至七月十四日中元节的那天晚上,准备一大桌子菜,为他们“饯行”(用娘的话说是送他们走),并为他们烧去一大堆冥币,告诉他们家里近一年来发生的大小事情,乞求他们保佑我们全家老小安康。

小时候,每每娘把饭菜摆上桌,嘴里不停地唠叨着:“公公婆婆,老公公,老婆婆,你们都来吃饭……”我不明白,四周无一人影,娘却叫得欢。我四处寻觅,连屋后角落也不错过,好想见见那些未曾谋面的亲人们。后来长大了,才明白每年的这个时候,是人们对列祖列宗、历代宗亲眷属追思缅怀,对他们寄予无限感恩。

自从我出嫁后,每年的这一天,无论多忙,我也会赶回去,带上香蜡纸草,跟娘一起祭祀过世的爹及其他亲人们。娘每次都是笑眯眯地迎接着我们,接过我手中的袋子,第一句话总是说:“买了这么多,你爹在那边不缺钱了。不要忘了给你奶奶烧一堆钱纸,你奶奶吃了一辈子的苦哦。”这时,娘的眼里总闪烁一种温馨的光芒,似乎沉寂在往事的回忆中,那里有爹有奶奶的点点滴滴,那里有她半辈子生活的酸甜苦辣交织成的记忆。

爹英年早逝,我是在娘的庇护下长大成人。爹在我的心目中,只有童年一些依稀的记忆。有时娘在我耳边念叨爹的过去,我的心中也掀不起多少涟漪。反而我望着日益衰老、白发苍苍的娘,那内疚感与自责感却油然而生,有时竟不能自拔。

年少的我,曾望着因劳累过度,未老先衰的娘,一次次暗立誓言,我长大后一定要让娘摆脱劳作,过上衣食无忧的幸福日子。生活的艰辛与无奈,让心底这些美好的愿望如肥皂泡一样随风飘逝。曾几何时,在无人打扰的深夜,偶翻以往的日记,到处可寻愧疚于娘的字迹,尘封心底的弦随即绷开,泪涌如潮。有时分不清泪水是为谁流?为娘,为自己,二者兼之。

晚年的娘,虽衣食无忧,可依然在不停地劳作,日子过得也不算幸福。作为子女,看在眼里,痛在心里,想尽绵薄之力,让她幸福。可娘天生是操心的命,我们兄妹几人,她管这个管那个,很多时候,事与愿违。清官难断家务事,恩怨事非,谁又能说得清?可我们兄妹谁都清楚,娘一辈子的心血全倾注在我们这个大家庭,她从未没为自己考虑过半分。

娘,今天又是中元节,我会如往昔一样回家。外面的天气可好,一大早小鸟叽叽喳喳地叫得欢。可我的心却在揪心地痛,少去了往日的欢快。您也许不会知道,再也不可能知道,我以前为何那么热衷于中元节?难道是为了祭祀爹与先祖们?其实更多的是为了去看看您,陪陪您。

年年岁岁花相似,岁岁年年人不同。如今读到这句诗时,我是何等伤悲?熟悉的家园再也寻不到那张熟悉的脸,再也听不到那熟悉的话语了。娘,您从那天头也不回、话也不留离地离开了我们,我的内心从末安宁过。我埋怨过上苍,为什么这么待您不公?您一辈子善待公婆,与邻友好,相夫教子,勇挑生活重担,为何还要您晚年惨遭意外?

娘,今天您一定要回来,与我们共聚晚餐。我们会给您烧很多您生前奢望的金银元宝。在那边,您一定要好好照顾自己,多为自己着想想。娘,我想您!您晚上一定要走进我的梦乡,在那重叙天伦。

图片发自简书App

*文章系姝姝妮原创发布,未经授权,谢绝引用和转载,违者将被依法追究法律责任。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下午去补牙,朋友介绍的,微笑口腔。见朋友做得不错,无痛、无血、不肿、一小时种一颗,决定去看看,一行三人。 我有两个...
    容玲阅读 525评论 6 2
  • 徒有一颗想旅行的心却不知道要往何处去? 出门旅行又担心囊中羞涩? 不要担心!我们身边其实有很多目的地好玩又不贵! ...
    游广西阅读 391评论 0 2
  • “我们读诗、写诗并不是因为它们好玩,而是因为我们是人类的一份子,而人类是充满激情的。没错,医学、法律、商业、工程,...
    简说简爱阅读 814评论 0 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