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生病,总是让家长着急上火的事。
今天本来要去看演出,下班急急忙忙回来,小贝壳还在睡觉,听她呼吸声有点粗,再加上外面下雨,天气冷,就取消了出门的行程。
七点多,小贝壳睡醒了,叫着“妈妈”跑出来,体温正常,精神状态好,悬着的心终于放下。
回想以往几次生病,我发现作为家长的一言一行,对孩子都有深刻影响,那该如何给孩子积极影响呢?
一、保持冷静,让孩子明白生病是正常的事件。
这简单四个字,说来容易,做起来不易。半夜三点多孩子哼唧哼唧,一摸额头滚烫,再一测体温,38.6°,没有家长不着急的。
孩子生病,不舒服,处在虚弱的状态,家长如果再在一边,念念叨叨,慌慌张张,孩子会明显感觉到家长紧张的情绪,可能不是什么大问题,因为家长的表现而被放大加重。
所以,淡定,冷静,才能解决问题,一味焦虑无济于事。
“告诉孩子,生病是件正常的事情”,多正常?你看妈妈也又不舒服时候,喝点药就好了;你看医院这么多小朋友,都不舒服;你看得动画片《小猪佩奇》有次生病,啄木鸟医生来给他看看,吃了点药好好休息就好啦……
二、给孩子提前讲明白看病流程,让孩子学会配合医生。
以前几次来看医生,小贝壳(两岁五个月)进医院就紧张,看到穿白大褂的医生就哭,测体温,看喉咙,听心肺,就害怕的大哭不止。
这次在去医院得路上,就跟她说
“一会儿咱去看医生啊,你就是稍微有点儿不舒服,咱家里没药了,来这里医生给开点药,你一吃就好了”
“医生就是用耳温枪测一下体温,没有关系的,然后会用听诊器听听你的呼吸状况,还有用让你“啊”,来看看喉咙,你好好配合医生,妈妈就在你旁边呢,不用怕的啊”
“医生就是一种职业,他也是在工作,就跟妈妈去工作一样,他们是在医院上班,就跟银行里上班的阿姨,开公交车的司机,打扫卫生的环卫工人一样,就是在工作啦,知道吗”
小贝壳听懂了,说“知道啦”,情绪不错。果然,到了医生那里,很乖的配合,一声都没哭,又拿着票去窗口取药,自己要提着药回来。
配合度出乎我意料,本来就是抱着试试看的心态跟她提前说了下,可能会遇到的情况,结果她真听明白并做到了。
三,关于喝药,给孩子选择权,肯定要及时。
孩子处在生病中,就容易烦躁,再让她喝苦苦的药,难上加难,看着她红红的脸蛋,难受的样子,家长自己就很心疼。
再给她喂药,他肯定是抗拒的,之前看网上有“教孩子乖乖喝药的妙招,绝对管用”,比如,把液体冲剂放在酸奶盒子里,让孩子以为是酸奶,等类似方法。
老公之前实验过一次。孩子看到是酸奶,特别高兴的接过来,一吸,脸色立马变了,开始哭,还用手打“酸奶”,我突然明白,这都是什么损招,明明就是利用孩子的弱小,来欺骗孩子的行为,大人往往自以为是的聪明,岂不知这样迫坏了孩子对大人的信任。
所以,明确告诉孩子,这是药,有点苦,但相比起生病得难受,这喝点药,就不那么难受了,这是治病的。
要喝苦的东西,谁都不愿意,给她选择权。
“妈妈爷不想让你喝这个有点苦得药,但你不舒服,这个药是必须要喝的,你是自己拿着吸,还是妈妈给你喂(来硬的,抱住强灌)”,你想一下,看你选择哪一种?”
小贝壳想了下,说“我自己喝”,说着拿起玻璃瓶,一吸一吸,一瓶药见底了。
“宝贝,看你这次喝药都没哭,好勇敢,妈妈真为你高兴,来抱抱”,孩子都希望自己行为得到家长的肯定和赞许,不要吝啬表达爱。
把选择权给孩子,谁都不想被命令,被强迫,想想我们自己是不是?如果是自己选择的,就没那么委屈,迎难而上。
记得简·尼尔森在《正面管教》这本书里说过,“赢得孩子的四个步骤,一是表达对孩子感受的理解,二是表达对孩子的同情,三是告诉孩子你的感受,四是让孩子关注于解决问题”,这次的经历,也从一个侧面证明了与孩子真诚友善沟通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