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读内向(二)

《内向孩子的潜在优势》可以算得上是一本全方位协助教养内向孩子的书,在这本书中,玛蒂.兰妮博士通过科学的描述,帮助我们:

○判断孩子是否为内向性格

○学会理解与欣赏内向性格孩子

○让孩子学会与外向者相处并感到自在

○提供具体步骤培育内向孩子的优势与自信

○让孩子增强自信心,建立创造未来美好生活的动力

那么,内向孩子有哪些表现呢?书中提到了以下几个方面:

①  信息处理方式:内向孩子处理信息时间稍长,但他们也能把更多与新信息相关的思维与情感内容整合到一起。

② 身体反应方式:内向孩子更难让身体活动起来,他们需要有意识地向身体发号施令才能令身体动起来。

③ 记忆系统:较之短时记忆,内向孩子更习惯使用长时记忆,因此从散布在大脑各处的记忆库提取和重组记忆也相当耗时。

④ 行为方式:在陌生环境中,内向孩子容易行动迟疑;面对紧急状况,他们也可能愣住不动,失去行动能力。

⑤ 交流方式:经过信息搜集和分析,对自身想法和感受得出结论后,内向孩子才愿意发言。

⑥ 注意力指向:内向孩子有高度敏锐的观察力,喜欢深入研究感兴趣的事物。

⑦ 能量恢复方式:内向孩子需要低刺激的环境来重蓄能量。

如果你的孩子更为内向,那么他:

①    轻声说话,偶尔还会停下来想词

②    在大多数情况下很安静,但在让他感觉自在的环境里很健谈

③    参加社交活动后感觉疲惫,需要时间静养以恢复精力

④    有时看上去和听上去感觉犹豫

⑤    先观察,后行动

⑥    融入新环境较慢

⑦    有一两个好友,觉得别的人仅仅是认识

⑧    有时看上去兴趣寥寥、没生气,或者十分疲惫

⑨    被人插嘴了就不再说话

⑩    在公共场合身体僵硬,面无表情

⑪    说话时不看人,但倾听时跟对方有很好的眼神交流

⑫    疲倦、无所适从或不自在时就变得一言不发

通过书中详细的描述,我参照两个孩子日常的行为细节,很快便得出了结论:大宝是典型的内向型孩子。他不喜欢太嘈杂的环境,做事情慢条斯理,融入新环境较慢,很难马上与陌生人打成一片。处理问题也都是先观察,后行动。

作为一位急性子的妈妈,很容易将他的行为理解为反应慢,迟钝,比常人慢半拍。我曾为此深深焦虑过,甚至不停地给他报课外班,什么感统训练,反应力训练,主持人,演讲训练,跆拳道等等,想通过这些训练,锻炼他的反应力和主动性,希望他也能像其他孩子那样,能说会道,落落大方。

然后课外班的训练收效甚微,反而逼得他越发沉默。

看了这本书之后,才发觉自己对孩子真的有很大的误解,而这种误解,在无形中深深地伤害了孩子。

原来内向与外向没有好坏之分,只是处理问题的方式不同罢了。

玛蒂.兰妮博士在书中提到了许多内向孩子的优势,这些优势包括:喜欢学习新知、有同理心、创造力强、灵活性好、具有高情商、注重细节、善于分析、清楚自己的情绪、愿意花时间去感受周围事物、能跟同伴愉快相处,且值得信赖、坚持不懈、不爱慕虚荣等等。

与外向的人相比,内向的人在处理视觉信息时,其大脑某些区域更加活跃,因此他们显得更注重细节。同时,在做决策时,他们愿意花大量时间思考,不喜欢闲扯其他的话题,更能专心致志地奔着一个目标努力,因此他们成功的几率也相应增大。

所以,如果你家中也有一个内向型孩子,不必焦虑,让我们学会欣赏,学会理解,然后静下心来,帮助内向的孩子发现其内在力量,为孩子创造一个和谐的家庭环境,让他们可以慢慢成长,成长为心理成熟、事业成功的人。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