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语渣如何逆袭? (五)

上期我们一起学习了语音,特别是英音、美音和母语音的区别,分析了中国学生常见的发音问题,本期我们继续学习有关语调的知识。

2. 语调

语调--intonation,是指说话时语流和语势的变化程度,语流是说话的速度和流畅度,语势是音高和音强的趋势。语调最能体现说话者的情绪和思想。

语调并不是英语独有的概念,只要是语言就有语调,人不是机器,说话是为了表达思想和情绪。

a. 语流

首先纠正一个误区:速度和流畅度不是单纯的快!

常见的语流现象包括连读、加音、爆破、同化、省音、弱读和停顿等。前面讨论过部分发音技巧,这里不深入,只探讨背后的根源。

上述各种技巧的最终目的在于意群的构建(意群概念请参考口语提升特辑 (二)),连读、省音等是为了意群内部的流畅表达;而弱读(部分情况下,后面都指部分情况)和停顿是为了意群之间的自然分隔;两者缺一不可,否则意群要么从内部瓦解,要么被外部合并。

有点抽象,还是以之前的例子:

It's kind of strange to go out for a dinner at present because it's already midnight !

蓝字代表意群,红字是意群之间的连接词。读的时候蓝字内部应该使用连读和省音等技巧,红字应该弱读和停顿。速度和流畅度体现在意群内,相对快速和流畅地读完,意群间通过弱读和停顿达到自然分隔。

流畅好理解,但为何要停顿分隔?

    

(1) 生理需要

说话需要气息,而肺活量有限,必须要停顿。

(2) 心理需要

语言的感染力在于以情动人,思想感情的运动需要在哪里停顿就让它在哪里停顿,需要停顿多久就让它停顿多久,否则就不能发挥语言的感染力。

(3) 身心都需要

停顿带来的节奏感使话语表述和理解更加准确,听起来也更具律动甚至乐感,另外也是休息身体,磨练思维的过程,因为停顿可以:

让说者休息舌头(身),并留出短暂的思考时间(心)

让听者休息耳朵(身),并留出短暂的消化时间(心)

研究表明,如果10s内没有停顿,说者很难持续思考,听者也很难听懂。

在哪里停顿分隔?

(1) 标点停顿

明确有标点符号的地方,显然需要停顿,停顿时长根据标点不同而不同,如句号长于逗号,注意时长是相对的,不用太精确,这里不赘述了。

(2) 意群停顿

根据相对完整的含义明确意群界限,在意群之间自然停顿即可。可参考上面例句中蓝字部分去理解和体会意群的划分(可参考口语提升特辑 (二))。注意意群分割不是绝对的概念,相对完整即可,如上例中的at present,可看成独立意群,也可和前面的go out for a dinner合并。

b. 语势

语势中的音高和音强可以表达语义和情感。同样一句话,不同的音高和音强表达的含义和情感肯定不同,我分为语义和情感表达两部分讨论。

· 语义表达

要想通过音高和音强的改变影响语义,最常见的手段是降调/升调,这也是狭义的英语语调概念。传统分类包括升调、降调、升降调,降升调,甚至还有升降升调等等,感觉这种组合无穷无尽....

老师一般只是抛出规则,死记硬背。据我分析,其实可以化繁为简,只有降调和升调两种:

(1) 降调

降调很简单,表示句子含义的完结或完成。想象一首歌的结尾,通常用降调表达结束,如果用了升调,总是给人余音未绝的感觉。这里只讨论一种传统教学所谓的“特殊”情况:

特殊疑问句虽然是疑问,但要用降调!

其实它没理解“疑问”这个汉语词,根据百度汉语词典:

疑问的含义属于第一条,表示不相信、猜测,所以要问。

举个栗子

· Are you a student?↗

这是一般疑问句,发问者要么是不相信(反问),要么在猜,所以用升调

· Where is my book ?↘

这是特殊疑问句,发问者没有半点不相信或者猜测的意思他只是真的想知道book在哪,用降调


所以这里没有例外,记起来就简单多了。传统教法没有深究何谓“疑问”,就给出特殊疑问句要降调的例外,着实给学生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在降调这点上,特殊疑问句完全没有特殊的地方。

(2) 升调

升调有两种作用:

· 表达疑问

即前述的“不相信、猜测”,可用于一般疑问句、没听清时的请求复述或反义疑问句,如:

Does he like swimming ?↗

Pardon / What / Excuse me ?↗

He doesn't like swimming,↘does he ?↗

很多资料把第三句归纳为降升调,有点误导。其实前半段是陈述句,后半段是陈述句的省略,完整形式是does he like swimming,这是标准疑问句,没有特殊的地方,这种生造的概念太过机械。

· 表达待续

表示后续还有未说完的话,如:

Does he like swimming ↗or running ? ↘

I like apple,↗orange↗ and banana .↘

最后一个词之后再无后续,用降调。


升降调就这么简单,根据语义去理解,忘记规则。


Summary

速度和流畅度不是单纯的快,而是意群内的流畅和意群间的自然停顿分隔

音高和音强影响语义和情感表达

狭义的语调只包括为升调和降调,无他

根据语义去理解升降调,忘记规则

其实说这么多理论,不如多练习,pratice makes perfect...


这个年代最不缺的就是各种资料,缺的是认真、坚持和独立思考,认真体现态度,坚持造就不凡,独立思考体现价值,下期讲语气~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