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剧的层次(三)


《倾城之恋》是一篇精致的小说,精致得如同一幅构图、色彩、线条均完美无瑕的风景画,更似一部节奏分明、高潮渐进、严格符合三一律的经典多幕剧,且看其一头一尾的遥相呼应,前面是:

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最后是:

到处都是传奇,可不见得有这么圆满的收场。胡琴咿咿哑哑拉着,在万盏灯的夜晚,拉过来又拉过去,说不尽的苍凉的故事——不问也罢!

 

如此精致,是否好?

在我自己,初读《倾城之恋》时,是钦佩叹服无已,与《金锁记》相比较,觉得《倾城之恋》更完美、更艺术。可再读三读之后,感觉就有点不对了,对两者的评价逐渐发生了位移。现在如果让我在两者之间做选择,我会毫不踌躇地将更高的赞美给予《金锁记》。

类似的阅读经验,我已经历过多次,这其中究竟发生了什么?

这里,我以曹禺的《雷雨》为例,尝试着加以说明。

   

   

我对《雷雨》,经历了与《倾城之恋》相似的阅读体验,先是赞赏,继而疑惑,感觉什么地方似乎有问题,再则就有点不以为然了。还不止此。《倾城之恋》有问题,终究还称得上杰作,对《雷雨》,我就不这么看了,现在不仅不佩服,简直走到了反面,有点厌烦和鄙视了。

我知道许多人至今对《雷雨》佩服得五体投地,最佩服的,就是其精致的结构和精巧的人物关系处理,《雷雨》被认为是中国话剧艺术成熟的标志,也因此奠定了曹禺的大师地位。  

可,《雷雨》的最震撼人心处、戏剧冲突的最高潮在哪里呢?

是乱伦恋情,是同母异父的哥哥使妹妹怀孕了!

    《雷雨》是利用时空因素结构剧本的精致的悲剧。利用时空交错,造成人物的彼此差异和隔膜,因而导致了这一出悲剧。这就是《雷雨》“精致的结构和精巧的人物关系处理”的最集中的表现。

 

利用时空因素构建悲剧,可以,但作为主要元素就不怎么高明了。如前所说,时空因素对人物命运的影响究竟是外在的,不必定然如此的。张爱玲聪明,将此嵌入情节发展,将人物命运与时代环境两根线索交错做成一个关键性转折,故事得以再顺流而下。而《雷雨》,却是将这作为结构的基础,主要情节由此生发,可能为舞台表演效果的需要,一切细节也都修饰得那么精致和滑润。还不止此,又将时空因素直接化为了巧合,按理说,太过精致的巧合本是喜剧的特点,可《雷雨》却以巧合的展现在剧终高潮处推出了一幕人间悲剧。

可这种时空巧合的精致结构和精巧情节,仔细想想即可明白,其实既不高明,多少也有点做作的,实际生活中不太可能,艺术上也不自然。《雷雨》的精致和精巧太过于依赖巧合、滑向巧合了,而艺术一旦过度依赖巧合,趋向的只能是低级趣味。难怪,《雷雨》一问世,就迅速地走入大众,通俗文艺兴高采烈,一时间,几乎所有的大众通俗戏剧形式都出现了《雷雨》翻版,它们显然是把《雷雨》看作通俗文艺的杰作的。

好有一比,美国肥皂剧最常用的高潮悬念是“私生子的爸爸回来了!”《雷雨》则是,哥哥使妹妹怀孕了!不同的是,美国肥皂剧浑身洋溢的就是通俗,而《雷雨》却被奉为话剧艺术成熟的标本和中国版经典悲剧。不亦怪乎!

 

    再回头来看,我们真要为张爱玲捏一把汗,《倾城之恋》利用时空因素走的实在是一步险棋,多亏了她的聪明,利用之而不陷入之中心之,这才成就了这一部杰作。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2005-8-13 眼所能及的地方都可以讲出故事,而故事的尾端是无法回复的青春。那些行走过的印迹,连在一起就成了生...
    邓哲阅读 2,374评论 5 6
  • 吃货拍美食,手机当然是唯一一款轻便的利器,比起相机来,那是简单方便多了。还可以随时随地朋友圈或微博和朋友进行“探讨...
    芥蓝若梦阅读 2,169评论 4 36
  • 卸载了微博,想让自己从关注娱乐圈动态的是是非非中脱离出来。 打开简书,想要让自己的一颗心得以安静,也想写一些给自己...
    请叫我丹哥_09a1阅读 166评论 0 0
  • 从来没有想到有一天我会对种花产生兴趣。一直以来,都觉得种花、钓鱼是不能理解的活动,或是老人的活动,没有活力,不精彩...
    爪先生阅读 294评论 0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