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运营——《运营之光2.0》读书笔记2

《运营之光2.0》

(备注:括号内为思考和感悟)

三、运营的三个工作方法

(一)让自己拥有对于新鲜事物的高度敏感

需要养成的一个习惯,就是保持对于这种大众热点事件、话题和一些新鲜事物的敏感度。

(二)让自己拥有对于用户的洞察

尽可能把自己变成一个真正的典型用户,让自己大量置身于真实用户的真实体验场景下,这样久而久之,你自然会慢慢拥有一种对于你的用户们的“洞察力”。

(三)学会更具有打动力和说服力的表达

假如你需要短时间内获得对方的注意力,那你可能需要先抛出一个可以让对方大吃一惊、瞠目结舌或十分好奇的观点和结论,瞬间击中对方,然后再去逐一论证你的观点是否可以成立。(颠覆认知,引发好奇心)

假如你面临着的问题是要说服对方接受一个你的观点,那么你可能更需要先从大量事实和一些细节的刻画出发,通过事实和细节引发出对方的感知、共鸣和认同,再逐步引申出你的结论。(运用认同感,拉近距离,更能说服对方)

四、4个关键性运营思维

(一)流程化思维

先把整个问题的全流程梳理出来,然后再从流程中去寻找潜在解决方案。

切记,对于一个优秀的运营来说,拿到某个具体问题后,一定会遵循以下这样3个步骤来思考和解决问题:

(1)界定清楚我想要的目标和结果;

(2)梳理清楚,这个问题从起始到结束的全流程是怎样的,会经历哪些主要的环节;

(3)在每一个环节上,我们可以做一些什么事情,给用户创造一些不同的体验,以有助于我们最终达成期望实现的结果。

(二)精细化思维

001.一个优秀的运营,很多时候真的是通过大量的细节和琐碎事务,最后堆砌出来了一个神奇的产出。

002.你必须要能够把自己关注的一个大问题拆解为无数细小的执行细节,并且要能够做到对于所有的这些小细节都拥有掌控力。

003.套用到用户运营中:你的用户可以被分成哪些类别,对于每一类,在每一个体验点上我们可以使用哪些不同的运营策略和运营手段。

(三)杠杆化思维

001.好的运营,其实是有层次感的,你总是需要先做好做足某一件事,然后再以此为一个核心杠杆点,去撬动更多的事情和成果发生。

002.一个优秀的运营,脑子里也一定要时刻保持对于这个问题的思考:围绕着我想要达成的结果,当前可能有哪些东西可以成为我的杠杆点?(学会提问,找到杠杆点,然后执行。)

(四)生态化思维

001.好的运营,其实无非就是在不断“做局”和“破局”。

002.所谓生态,其实就是一个所有角色在其中都可以互为价值、和谐共存、共同驱动其发展和生长的一个大环境。

003.案例:脉脉“知识裸捐”霸屏营销

五、运营的一些核心技能和工作方法

001.运营,往往就是通过很多看似琐碎无趣的事情,最终赋予了一个产品闪耀的光芒。

002.一定要试着让70%以上的事情变得对自己是可知可控的,只留下30%的不确定。

003.当你拿到一个目标或运营指标的时候,你都应该遵照如下几个步骤来进行思考,并最终落地。

第一,你要界定一下,这个指标是由哪些分支指标或哪些要素构成的。(比如:销售额=流量*客单价*转化率)

第二,这些被你提炼出来的分支指标或要素现在是否还存在可以提升的空间?(结合之前的数据,找突破点)

第三,具体来思考,如果要提升某个分支指标,我们需要将其拆分和落实为哪些具体的运营手段?(具体执行方案)

004.在杂乱繁多的运营工作面前,学会做好自己的目标和工作内容管理,可能是对一个运营人而言,属于优先级最高的技能之一了。(流程化:制定策略——目标拆分,制定具体计划——落地执行——监控调整)

六、“用户运营”的逻辑、策略与工作方法

001.用户运营的核心就是开源(拉新)、节流(减少流失)、维持(提高用户活跃和留存)以及转付费。(以用户为中心开展)(比如行动营能够带入新用户,新江湖是维持用户关系的方式)

002.任意一项业务,发展到一定阶段之后,一定都需要对于其用户进行更加精细化的管理和维护,以便实现用户价值的最大化。

003.采用“通过一部分用户来帮助我们影响更多用户”的方式来开展我们的运营工作。(用户影响力,榜样的力量)

004.面向用户较大规模用户的整体运营思路

(1) 针对用户建立优质成长路径(生态化思维)

运营工作的另一个着力点,就是这种润物细无声地通过做好大量机制、规则和引导,来让用户们更好地在你的站内成长。

(2)针对现有用户进行用户分级,把运营变得更为精细化。(精细化思维)

依据其年龄、地区、用户行为习惯等各类条件,进行用户分类,然后针对每一类用户去通过一些差异化的运营手段(例如推送不同的内容、推送不同的商品、策划不同的活动等)来更好地服务他们。

(3)针对用户设计面向用户行为的激励体系

用户激励体系应用最普遍也最有效的地方,其实是游戏,在一款游戏中,其实它是通过等级、任务、装备、新技能等各种激励因素在刺激着一个用户在其中投入更多的时间。

(4)将沉默用户转化为活跃用户(用户召回)

(5)通过部分用户带动全体用户。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