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关于读书
1、那些让你苦思冥想的问题——关于爱情、升职加薪、创业,大部分人都经历过。而且这些问题中的大部分都已经被人解决,写成了书。可以说,书是绝大部分问题的出口。
2、天阳底下没有新鲜事,所有你为之感叹,为之兴奋的主题,一定只是前人主题的重复和迭代。
3、读书会让一个人充满力量和使命感。你想为这个社会解决什么问题,这才是做一件事时最重要的出发点,而不是说你会什么。即使你什么都不会,只要想解决问题,就努力去学,去读书,你就读能够学会。
4、复杂时代,阅读是大众反脆弱的武器。
二、关于讲书
1、当你成为老师,成为那个向别人传播知识的人,你会发现,讲书是一种沉浸式的学习方法,它会让你进入“心流”状态。你会主动在书的字里行间寻找脉络和意义,然后把它梳理出来,再加上准备的过程当中,你的专注力比平时高,这一系列的行为会极度且长久地锻炼思维能力。
2、只要有一个人听你讲的书,改变了命运,你的讲书就是有意义的,所以你衡量自己的收入和损失不是来自钱、效果,而是来自爱,当你用爱来衡量它的时候,你做这件事的反脆弱性会高很多。
三、关于积累
1、大家千万不要着急,或想走捷径,一定不能小看累积的过程,一个人读书绝对不是一下子读得很快,我也不是,我花了很多年才有了今天的一点点积累,更何况有些书我到现在还不敢讲呢。
2、大概集中地读了一百本书以后,我能明显地感觉到自己读书的速度越来越快,越来越轻松,而且很容易抓住重点。
四、关于刻意练习
1、一切偶然的背后都是必然。我走上讲书的道路,源于很多人生经历,但更重要的是我对几大关键技巧的刻意练习。
2、《刻意练习》一书提到过一个原则——这个世界上的事,只要有一个人能做到,其他人都能做到。我采访过《最强大脑》节目的冠军,我问他,他的记忆力是不是天生的,他说不是,有些病症会使一个人记忆力变异,那是天生的,而像他这种是练出来的。
3、开讲之前,我会跟我儿子在散步时讲给他听,我很享受这个过程,多讲一遍给他听听,顺便检验一下我对这本书的熟悉程度。一边走路一边讲,这就是练习的过程。
五、关于批判性思维
1、这个世界上有大量的人缺乏批判性思维,他们没有在脑中建立一个逻辑体系来看待各种各样的事情。
2、逻辑能力在今天这个时代弥足珍贵,原因是我们的大脑都特别懒,大脑最主要的习惯就是能不思考就不思考,能不推理就不推理,能停下来就停下来。大脑的这种惰性导致我们不愿意使用批判性思维。
六、关于选书
1、科学性是第一原则,甄别具有建设性的好书。
2、什么叫建设性?联想一下行车导航。我们开车用导航指路,这和你老婆(老公)指路的感受完全不一样。老婆(老公)指路,她(他)一定是确定自己知道正确路线的——你不按她(他)指导的路线走试试?她(他)一定会生气,告诉你说爱走不走。然后生气了,不给你导航了,彻底罢工。这种导航就缺乏建设性。
行车导航的特点是什么?假如你走错了,它会说“重新规划路线”,让你在“前方路口掉头”。假如你不掉头,它会继续重新规划路线——想方设法为你找到接近正确路线的方向。
一本好书也是这样。它一定是在试图帮你从痛苦的、复杂的、难以解决的社会问题当中,探索出一条好的路径,让你能够看到希望,看到解决的方向。
3、选书看什么:出版机构、作者背景、推荐人、推荐书单、书后参考书目、内容、翻译水平和印制质量。
七、关于如何读懂一本书
1、从知识到能力会有一个界限,这是一个奇怪的分割。量变势必会产生质变,前提是在这个过程中,你是不断进步的。
2、如果每本书的知识不能通过有效的途径转变为能力,再多的量也只是一种沉没的时间成本。
3、怎样才能够快速阅读并抓住重点?最重要的是提高自己的理解能力。你的理解力的池子有多大,你就能够读懂多难的书。
4、拿笔在本子上画线是很愉快的事。因为你可能会觉得只要画过了,你就已经记住了这段文字。这个过程很愉快,你的感受是愉快的,但是你的大脑没记住,因为这个过程没有挑战性。你必须把它放下,隔一段时间,挑战自己,回忆内容,这时候才可能记得住。
八、关于如何解构一本书
实用类书籍:这本书提出了什么问题?写作背景是什么?书中提供了那些解决方案?总结升华的意义是什么?
虚构类书籍:本书的的主题是什么?故事是怎么发生和变化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