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前,青年学生高举爱国旗帜,以热血与呐喊点燃了五四运动的火炬,为民族觉醒开辟了道路。岁月走过百年,中国的面貌焕然一新,青年一代接着一代的艰苦奋斗取得硕果。今天,时代的接力棒已经传递到当代青年的手中,我们要接过先辈手中传承的五四旗帜,扬帆青春之船,以党的指引为舵、以历史传承为锚、以实践奋斗为浪,青年的力量应当彰显在新时代新征程的广阔天地间。
青春之舵:紧紧跟随党的指引
“沧海横流显砥柱,万山磅礴看主峰。”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广大青年要继承和发扬五四精神,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争做有理想、敢担当、能吃苦、肯奋斗的新时代好青年。五四运动以来,中国青年始终能把稳方向、行稳致远,始终能与民族复兴同频共振,关键就在于坚定理想信念,坚定不移听党话、跟党走。
中国共产党自成立伊始不断关心关爱青年人成长,希望寄予青年。无论是艰苦革命年代的冲锋陷阵,还是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苦奋斗,抑或是改革开放后的开拓进取,青年也牢牢团结在党的周围。而在新时代新征程上,党的二十大擘画了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宏伟蓝图,为青年成长成才提供了广阔舞台。青年要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增强“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将个人奋斗的“小目标”融入党和国家的“大事业”。
青春的意义,在于与国家同呼吸、共命运;五四精神的内核在于个人理想与国家命运的紧密交织。新时代青年要校准“青春之舵”,让个人奋斗的涓涓细流,汇入民族复兴的浩瀚江河。
青春之锚:在历史深处定准方向
“观今宜鉴古,无古不成今。”习近平总书记指出:青年志存高远,就能激发奋进潜力,青春岁月就不会像无舵之舟漂泊不定。在历史的纵深中,一代代中国青年以热血铸就丰碑,青年人于困顿中“越是艰险越向前”的身影熠熠生辉。
李大钊27岁担任北大图书馆主任时发表《青春》,号召青年“冲决历史桎梏”,传播马克思主义的火种;罗家伦22岁参加五四运动时,起草《北京学界全体宣言》,喊出“外争主权,内除国贼”的时代最强音;陈祥榕19岁戍边卫国,在反抗外军侵略事件中英勇牺牲,留下“清澈的爱,只为中国”回肠荡气的战斗口号。还有平均年龄是33岁的嫦娥团队、神舟团队,还有用生命丈量脱贫攻坚长路的黄文秀,历史中的青年从未缺席民族复兴的征程,他们以热血铸就的丰碑、他们以信仰淬炼的火炬,刻画昨日青年的面孔,映照今日青年应有的担当——不应是“躺平”的旁观者,而该是“接力”的赶考人。
历史是青春的坐标,它告诉我们“从哪里来”,更引导我们“向何处去”。新时代青年要从五四精神中汲取力量,让“青春之锚”深深扎入历史的土壤,才能让青春之花绚丽绽放。
青春之浪:奔涌在实践的大江大河
“努力晨昏事,躬行味始长。”毛泽东同志对青年殷切寄语:中国的青年运动有很好的革命传统,这个传统就是“永久奋斗”。新时代新征程的广阔天地间,青年人唯有保持“永久奋斗”的传统,才能在实践的大江大河中勇立潮头。
当前,国际形势变幻交织,国内改革开放也步入“深水期”,我国发展处于增长速度换挡期、结构调整阵痛期、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具体到青年层面,则是面临“内卷”式竞争、社会焦虑加重等新的情况。在中国梦的伟大征途中,青年既是“追梦人”,更是“圆梦人”,在困难挑战中更应该挺膺担当,展现青年人的风采。毛泽东同志有言:“我们的同志在困难的时候,要看到成绩,要看到光明,要提高我们的勇气。”我们必须看到,在乡村振兴一线,青年“新农人”用直播带货带动村民致富;在科技创新前沿,青年科研团队攻克“卡脖子”技术难题;在国际体育赛场,青年运动员顽强拼搏,为祖国赢得一个又一个荣誉。青年要提振摆脱困境的信心,拥有走出阴霾的毅力,通过实践奋斗在新时代赋予五四精神新的内涵。
实现中国梦的伟大实践是永不止息的长河,青年人扬帆青春之船,激荡起青春之浪,奔涌向前。新时代青年要勇做时代的“后浪”,在新时代新征程中放飞青春梦想,“会当水击三千里”。
五四精神,薪火相传;青春之船,扬帆起航。一代人有一代人的长征,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新时代新征程的命题已经呈现,青年需要把准方向、扎根历史、投身实践才能不断破题。青年奋斗正当时,以青春之我筑梦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