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互联网从业者,经常看到一些微信公众号做一些活动,比如将活动海报转发到自己的朋友圈,保留一个小时内不删,或者转发到一个不低于300个人的微信群里,一个小时内不许删,然后截图发给活动方的工作人员,就可以获得20个G的文件资料,视频文件等。
很多人乐意去转发这些,以获得这么多的文件,乐此不疲,仿佛存到硬盘,就是自己学会的了。
当你去商场买东西的时候,本来预算是300块买一台电饭煲,只是煮饭用。
导购员告诉你,300块的电饭煲只是可以煮饭,定时,等等的功能,如果买一款450的,还有可以煲汤的功能,600块的又有更多的功能。
是不是觉得加一点多一个功能,很值得?是不是觉得也贵不了多少钱?但是当你回过头来看的时候,会发现怎么比我之前的预算300块贵了将近一倍?
实际上80%的功能是不用,最多的就是20%的功能。
拿起你的手机,手机上有那么多功能,你还装了一大堆的app,实际使用的还是那几个应用,比如微信、QQ、微博、购物网站、电话、看视频的应用、拍照修图的应用。除了这些,基本其他的可能一年都没有打开过几次,是不是这样?
很多产品一直标榜着“更多”地去把自己和竞争对手区分开来,然而对于大多数消费者来说,也许在购物的一瞬间,可能被“更多的功能”所迷惑,实际上花了很多的钱去把产品买回家时,使用的还是20%基本功能。
更多的东西,更多的功能,实际上对你来说,并不是什么好事。
为什么?
因为在实际使用或者接触过程中,更多功能意味着花费更多时间去学习,花费大量时间,去学习很少时间使用的功能,在时间安排这个方面来讲,不是那么划算的,即投入产出比不高的。
什么是投入产出比?直白一点说,你一直在做亏本生意,投入的不是钱,是你的时间!
你去某购物网站买了大量的东西,买回来后发现是没啥用的,束之高阁,在打扫房间的时候,这些大量储存起来的东西,需要花费多的时间去打理,同时也占据了很多的空间,而且如果处理掉了,即证明你买回来是没用的,也就浪费了金钱了。
为什么要提出这个概念呢?
有些朋友要我给他们介绍书,然后一般情况下我都会询问他们的情况,介绍比较适合他那个阶段遇到问题的书籍,最多就一本书,不会超过2本,很多朋友还觉得一本不够,认为自己很快看完。
人真的是容易高估自己的生物,而实际上,很多人看一本,倒不如说很多人翻开不到5次,这本书就束之高阁了。(5次已经是说多的了,实际上很多人一本书翻开不过3次)。
当我看到很多运营公众号号,一次给用户送那么多资料时,其实很多人只是放在硬盘上求个心安理得,连文件包都没有打开过。
所以不要再追求“更多”没多大价值的东西了,即时你获得了,提供给你的价值也是不高的。当然,这里不排除说某水果手机,512GB的手机一万多块,这里面其实还夹杂着关于其他的心理因素在里面,以后有机会可以挑出来讲一讲。
在当下,以及可以遇见的未来,选择适合你的,就好了,这样会节省掉你很多时间和金钱,同时不多的东西产品不会占据你的大脑和心情,当你往简洁的方式去生活的时候,你会发现生活中还有许多的乐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