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会结束,扫码了一辆自行车骑回地铁口。一路上,午后暖阳与阵阵凉风相伴,脚下轻快地踩着踏板,脑中闪现的,先是胡老师与他13岁的儿子在北京踩着单车穿梭于大街小巷的温馨画面,继而,是胡老师在台上讲述这段温馨画面时,脸上绽放出的花儿一般的笑脸……
我被胡老师触动到了,确切的说,我是被一位母亲的幸福触动到了。我想起多年前不知从哪读到的一句话:Motherhood is YOUR journey with YOUR children(为人母,是一段你自己与你孩子的旅程。)当时的我刚刚获得“母亲”身份不久,对这句话似懂非懂,但想记住它,并期望自己努力去践行它。然而,在为人母这条路上走着走着,有时竟早已忘记最初的理想。
不过,与孩子的旅程并非胡老师分享的主题。她主要分享的,是如何培养孩子独立自主的能力。暑假她儿子想去北京玩,她鼓励孩子自己做攻略自己订车票定酒店,带着她玩。于是,儿子先找来两本以前爱看的关于北京的书:《北京寻宝记》和梁实秋的《雅舍谈吃》,开启了北京游的线路规划,连去哪下馆子也都预先选好了。一路骑着自行车说说笑笑逛着老北京城的母子俩,是这趟由儿子独立策划的旅行的成果。完美!
孩子的独立,按胡老师的说法,是源于她自己的“懒”。老话说,懒妈妈养勤快孩子,看来又一次被验证。但是,胡老师的懒,在我看来,是源于早期她对孩子好习惯的养成,以及后来对孩子的信任、鼓励与放手。昨晚参加姐姐初一的新生家长会。会上,班主任给我们上了一堂关于“青春期亲子关系“的课。其中,她提醒我们家长要两个“接受”,一,是接受孩子的“不听话“,因为“不听话”是孩子独立意识的觉醒。二,是接受孩子与父母之间慢慢的“分离”,意思无外乎,家长你就不要管(操控)太多了(当然,某些原则和底线是绝对要遵守的)越长大,越要管得少。否则,“不是家长发疯,就是孩子发疯,或者,大人小孩一起发疯。”这是老师的原话。若“发疯”成为与孩子旅程的终点,这是何等的人间悲剧?但凡有些人性的父母,应该都不会允许这类事情发生吧。
为人母之路并不修远,我还需要好好求索。
谨以此篇,送给踏入求学路上又一段征程的女儿,也送给我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