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不识双亲意,养儿方知父母恩”,看似简单直白的一句话,却蕴含着深刻的寓意,道出了父母在子女成长过程中含辛茹苦的付出,饱含着子女在长大成人后对父母的感恩之情。
结合我的个人经历,来谈谈我对这两句话包含的三个层面意思的理解。
一、年少不经事,在父母无私的爱与包容中茁壮成长
年少时,吃穿住用行等万事皆依赖于父母。毫不夸张的说,父母为我撑起了一片天。
没钱了找父母要钱,想买什么东西开口找父母要,想吃什么东西父母带着去吃,洗衣做饭等后勤保障工作皆由父母来做,只管学习就好了,其他事都不用自己操心。
父母硬着头皮也会满足自己的要求,可以说是在父母有力臂膀的庇护下成长。
可以说,这是自己最无忧无虑的时光,也是父母付出最多的岁月。
父母把最好的东西都给了我们,为我们付出了很多,但此时的我们却想不了那么多,觉得这都是理所应当的,因为身边几乎所有的父母都是这样对待孩子的。
人不轻狂枉少年,更别提还有青春叛逆期。
随着逐渐长大,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逐渐形成,有了自己的个性,有了身边的好朋友,会不时的发发小脾气,父母不依着自己的想法就不开心。
身边、网络上,孩子娇纵任性朝父母发脾气的案例比比皆是,嫌父母管闲事,怨父母挣钱少,更有甚者还会打骂父母。当然,这有多方面的原因,比如父母的管教方式,成长过程中心智发育不够成熟的生理特点,个人的性格特征等。
这时,父母对我们,更多的是包容和忍让,这是他们表达爱的方式,但我们往往会忽略这摸不着的爱意,真正是身在福中不知福。
二、为人父母时,重任压肩,深刻体会育儿不易
后来结婚生子,人生进入新的阶段,肩挑起上有老下有小的重担,对人生,对生活有了新的理解。
初为人父,毫无经验,从最基本的怎么抱孩子,怎么喂奶,喂多少奶,怎么拍奶嗝等开始,事无巨细,一概不会,只能在老人的指导下,买了各种育儿类书籍照着书本现学现卖,生怕哪里做得不好委屈了孩子,可以说是手忙脚乱,辛苦万分。
孩子逐渐长大后,要照顾他日常的吃喝拉撒睡,要安排好幼儿园和上学的接送,生病时要请假陪护,买玩具买图书画做好筛选,要花心思选择比较报哪个兴趣班,周中周末要陪着去上课,生活中很大一部分时间和精力都陪在了孩子身上,工作上还不能耽误,要多赚钱才能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坚实的物质基础。
总之,父母所做的一切,只为孩子能有个快乐的童年,受到良好的教育,为未来的人生起好步、奠好基。父母真正成了孩子奴。
这时,才能深刻感受到为人父母的不容易,父母为了孩子的成长一直在默默的付出,脑子里要为孩子的发展做好谋划和顶层设计,行动上还要做好各种工作,完美诠释了知行合一,可谓是身心俱疲。
再苦再累,父母也要挺直腰板,坚强的微笑着面对每一天的太阳。
三、历经世事后,更懂得父母的伟大,要感恩回报父母
眼看着孩子一天天长大,父母一天天年迈,我们也从青年逐渐走向中年,工作、家庭、生活,就像三个赛道,一个也不能落后,压力山大。
人生近半,历经风雨,更能体会到父母的艰辛和伟大。
此时的我们,在全身心养育好子女的同时,一定不能忽视了对父母的爱。
这爱是孝道,是感恩,是回馈。是历经世事后的爱的沉淀,更醇正,更浓厚。
日本尽孝执行委员会编过一本书,叫做《父母离去前你要做的55件事》,在书的封面上有一个公式:
“假使你的父母现在60岁,父母余下的寿命是20年,并且你没有跟父母同住,那么,你每年见到父母的天数,大概是6天,每天相处的时间大概是11小时!所以: 20年×6天×11小时= 1320小时,也就是说,你和父母相处的日子只剩下55天了...”
结果不一定多么精确,但结果触目惊心,更扎心。
因此,尽孝要趁早,不要等到“树欲静而风不止,子欲养而亲不待”时追悔莫及。
人到晚年更念儿女。有空常回家看看,没事也打个电话发个视频和父母聊聊天,缓解他们的相思苦。
与父母共同准备一顿丰盛的晚餐,一家人围坐在家里的桌前,和和美美地吃顿团圆饭,痛痛快快地陪父亲小酌几盅。外面的餐厅再富丽堂皇,也没有家里温馨的气氛。
做一个忠实的倾听者,不要嫌父母唠叨,不要怪他们老生常谈,他们确实逐渐与时代脱节,但他们只是想多跟子女说说话,回忆一下往昔或苦或甜的生活。
饭菜和香味萦绕满屋,面对面唠唠家长里短,才是真·家的感觉。
四、结语
人至中年,上有老下有小,“雨露均沾”高质量地陪伴好全家每一个人,就是生活的真谛。我已长大,你还未老,我有能力赚钱,你们身体健康,祖孙三代其乐融融,共享天伦之乐,这才是人生中最得意的时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