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初五,走伯姑;年初六,走娘舅。春节拉开了走亲访友的大幕,平时不常走动的亲戚此时要一一拜访,联络感情、拉拉家常。然而却有人对之嗤之以鼻,认为是毫无意义的"人生浪费事件"。在年轻一代人中,尤其是90、00后之中,有这样观念的不在少数。
按理说,走亲戚背负着尊敬长辈、联络感情、宗族凝聚、血脉联系等等重任。但为什么曾经大家都很重视的"春节走亲戚",现在不受年轻人欢迎了呢?
小时候,走亲戚一直是小孩子们最盼望的春节活动之一。每到一位亲戚家里面,只要甜甜一笑,说一句:伯伯/姑姑/阿姨/舅舅过年好!就可以立即领取大额新春红包。只要向父母上缴红包金额的百分之九十,就可以随意支配余下的金钱!这样的好事一年可只有一次呀!而且走亲戚也可以去到平时没去过的地方,比如乡下农村,这对于好奇心旺盛的孩子们有着致命的吸引力。
然而这一切随着长大不复存在,在年轻一辈中,随着"独立意识"和"个人主义"的深入人心,走亲戚这一活动成为施加在欢乐春节气氛上的一道枷锁,从年轻人心理的角度,不喜欢走亲戚的原因大致有以下几点:
首先是打乱了我们本来计划。春节的假期就只有宝贵的那么几天,而走亲戚占用我们规划好的假期,有可能和朋友定好的聚会、和恋人约下的约会因此泡汤,这难免让人心情不爽。
其实,如果将走亲戚这件事也纳入新年活动计划,就不会出现这种情况。我们一开始就没有走亲戚的打算,才会被走亲戚干扰了日程。不过维系亲情是很重要的,家里人还是要多走动!
另一方面,这也是不习惯亲戚间的"问候"。走亲戚免不了被问东家长西家短,尤其是在个人问题上面,有没有谈恋爱?准没准备要小孩?有时候还要被拿去和人比较。此时真是让我们哭笑不得。
不过我们换个角度想,这其实是亲人们关心自己的一种方式,只不过表现得有些直白、带有老一辈人的特有气息。我们只要心平气和地回答、攀谈即可,没必要因此心生怨气。
也有年轻人讨厌走亲戚是因为"太热闹"。很多性格比较内向,或者喜欢安静氛围的人,最难忍受的就是走亲戚时的的"热闹气氛"。尤其是这段时间因为流行病的影响,大家都避免人群聚集的地方,不想走亲戚的原因就又增加一个。
多么喧闹的房间都存在安静的角落。不爱凑热闹的我们完全可以找个每人的地方稍事休息,或者单独拉着某位长辈聊聊天、谈谈心。这样做就可以"闹中取静"了。
但是话说回来,走亲戚频率低还可以接受,那如果一天就有好几拨亲戚要拜访,任谁都会赶到疲惫。有什么方法可以让走亲戚轻松些?答案就是:任他风云变幻、我自岁月静好。
这个方法的秘诀就在于塑造一个"安静的学霸"人设。在亲戚的家中,走完寒暄流程后就找个地方安静地看书、看手机,有人问在干什么,我们就回答说:"在看一些复习资料,给自己充充电。"这样可以挡下来九成以上的客套;有人来我们聊天,就保持点头微笑、多听少说,绝不会出错。父母觉得礼数到位、亲戚认为我们是好榜样,自己也不受打扰,这是一举三得的好办法!
其实我们一直忽略了走亲戚这件事最本真的意义:加深亲人间的感情。高速发展的现代社会冲淡了血脉联系、削弱了宗族纽带,但有一件事是无法磨灭的,那就是亲人感情。年轻人的确有理由讨厌过于形式化的走亲戚活动,但如果我们用心发掘这件事能带给我们的情感价值,又何乐而不为呢?所以请放开胸怀感受亲情的温暖,别因为自己的原因而拒绝家人的关怀!你在走亲戚的时候又遇到哪些值得分享或吐槽的事情?来和大家分享下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