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读《皮囊》的这么几个月,有点重新过了一次自己的意思,庆幸的是即便读完我也一样爱着现在的生活,我们一样如此吻合。我想这样回答自己为什么不再去往远方:因为想到脚下灰褐色的土地、想到门前双手捧杯企望的老人、白色的砖瓦、木门,想到青山、水塘,想到森林、矿山,我总能想到做到,回家看看。当踩在这样的土地上,我感觉我是真实的,是踏实的,而不是轻盈的浮在水泥建筑之上,去凭空臆想。而那所谓的理想只不过是内心膨胀所致,认真去珍惜现在的生活,这样的活法终将会牵引你走进内心深处。灵魂得以安宁,你将更能得到满足和幸福!
理想是应该有的,但理想不是用来膨胀的,当你喜欢将理想频繁吐露出来,那就不能称之为理想了,那是对生活法则的逃避,对当下现状的不满,而理想则恰恰成为自己的挡箭牌,以为自己逐渐成熟了,懂得的越来越多,殊不知你的成熟只是自欺欺人的进一步滋生。
人性最大的弱点就是不敢正视自己,要强所以害怕落后,可是落后了又不甘心,于是试图用一种理想落败后的迂回手段说服自己:“我其实并不上心,如果我努力了就没你什么事了!”其实内心里早已给自己扣上了失败者的名号,甚至连自己都不知道,这种迂回的手段已经让自己越陷越深。在自我质疑的情绪中,还怎么去奢望想要的生活。
人就是被这一身皮囊所拖累了,甚至连累了灵魂,为了养好这副皮囊,灵魂都得不到安宁。阿太有句话印象深刻:“肉体是拿来用的,不是拿来伺候的。”我想这样的回答大概就是对当下社会的一种反思吧,出卖灵魂去滋养肉体,即使肉体再怎么光鲜亮丽内心也会得不到安宁。我们的眼睛总是欺骗性的反馈一种结果给自己,别人拥有的都是好的,自己的一无是处,于是千方百计地朝着他们的样子追赶,在这条路上你却不知道有多少双眼睛盯着自己,是羡慕又或者是渴望,因为你在他们眼里同样是别人,同样有着闪着光的地方,只是他们能看到,你却丝毫察觉不了!这是多么可惜的一件事情,明知道自己也同样有着优秀的一面,却不知道它究竟隐藏在哪里,反而整日郁郁寡欢。我会嘲笑自己的无知,对自己的一无所知!
当你开始正视自己的时候,你才会真正发现自己所追求的金钱和名利最终服务于什么,对,是自己!为了抚慰灵魂的安宁,报答父母长辈的无私呵护和养育之恩,真心诚意的结交朋友,帮助素不相识的落难之人,你开始体味生活得原生百态,你总想在这辈子多经历些什么,你总想能留下什么,于是试图去开始解剖自己,解剖他人,从人性上借以升华。而最终的一切你都是为了既然能心安理得的来,那也要能心安理得的去!
这一生,心安理得何其艰难,在皮囊和灵魂的取舍之间,我们是不是应该想到:皮囊终究只是一个躯壳,而灵魂才是得以永恒的唯一,哪怕这世上只有一人记得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