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个要点:
1、要直面孩子的负面情绪,而不是避开或者转移注意力。跟孩子用同一个视角看问题,以孩子能接受的方式平等的交流。让他们知道,父母是可以信任的盟友,是跟她站在同一条战线上的。忽视孩子的负面情绪,认为时间可以解决一切,这是不正确的处理方式。时间长了会让她不相信自己,影响自尊。
2、给孩子的情绪贴标签是个好办法。明确的告诉孩子,你现在体会到的情绪叫什么,为什么会有这种情绪。
3、贴标签让孩子知道现在是什么情绪,还要指导她有了情绪了该怎么办。有情绪了怎么办?按规矩办。要告诉她规矩是什么,可以做什么,不能做什么,书上原文是为孩子的行为划界限,我觉得有点晦涩,实际上就是立规矩。
书里两个不同家长劝说孩子去幼儿园的案例,第一个是陪玩一会再去,第二个则是坚持说要去,然后展望一下周末happy的场景,孩子高兴了,然后就答应去幼儿园了。区别是什么?乍一看好像差不多,其实不然。前一个案例的孩子第二天可能发生同样的事,同时增加孩子对特权的要求。第二个则不会。因为第二个家长坚持要去,而不是谈条件,用时引导了孩子,展望未来的美好。总结好的做法就12个字:识别情感,坚持原则,展望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