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诗词,不焦虑
人间至味是清欢
——辛弃疾 《清平乐·村居》
茅檐低小,溪上青青草。
醉里吴音相媚好,白发谁家翁媪?
大儿锄豆溪东,中儿正织鸡笼。
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
这是北宋爱国词人辛弃疾写的一首家喻户晓的词作。词以白描手法,描写了一幅安宁和乐的农居图。
一条小溪潺潺流淌,微声细语,溪边长满青青小草,满眼青绿,旁边有一处茅檐低小的房舍,与溪流相映成趣。院子里有一对白发夫妻,他们一边喝酒,一边操着娇软的吴地口音,畅快地谈着什么。他们看到在小溪东边,年轻力壮的大儿子正在豆地除草,二儿子正在院子里编织鸡笼,小儿子在溪边青草中卧着剥着莲蓬吃,那淘气样,让人越看越欢喜。
诗篇极简练,简练中藏着“深语”,藏着词人的一颗悠然之心。
小溪、青草、矮小的房屋构成小而雅的优美清丽和谐的村居环境。白发翁媪酒醉畅聊,是多么惬意,多么和谐!幸福不需要太多物质享受,有个住处,有个老伴能相互理解,相知相爱便足矣。大儿锄豆,可见家中已经有强壮劳力,有顶梁柱,无后顾之忧。二儿亦能帮忙编织鸡笼,做些辅助工作,也是勤劳的孩子。小儿年幼,尚不能做活,但顽皮可爱,为家里增添不少快乐。三个儿子年岁相差较大,养儿防老,老人心里是有底气的,是开心的。一家人在一起过着简单适意的生活便是人间至味。
在这个画面中,最突出的是两位老人,大儿在锄地,本是个高大的身影,但因为距离稍远,不显高大。中儿尚小,小儿在小溪青草卧躺,更显小。茅舍小溪也是简小的衬托。整个画面非常和谐自然。流水潺潺,老人醉谈,大儿锄地,二儿编笼,小儿剥莲蓬,都是有声音的,或大或小,或粗或细,都是生命的律动与欢歌,跳跃出一曲活泼生动的交响乐。景语与人语和谐融洽,浑然天成。真可谓心底悠然,诗味亦悠然。
这首词作于辛弃疾在江西信阳生活之时,他在此生活了二十年。辛弃疾曾满腔热血,金戈铁马,意图收复中原,但事与愿违,他被废黜不用,只能成为“边缘人”,在失意与不断衰老中默默饱受岁月风霜的日日侵蚀,身心俱疲。然而在这种情况下,他尚有活在当下的心境,体味生活的朴素宁静与欢乐,感受人与自然的和谐美好,谱写出一曲人间至味是清欢的清丽小词。
人生多艰,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我们如果一味沉溺其中,焦虑不安,感觉生活中除了灰暗还是灰暗,生活陷入无边无际的痛苦之中,那就太不幸了。想想世间的美好,想想自己所拥有的,怀一颗平淡超然的心,体味生活的平淡与激越,幸福与痛苦,都会增加人生的宽度和厚度,让生命更为饱满。就像辛弃疾一样,虽处于理想不能实现的失望之中,亦能顺其自然,关注和体验当下的幸福和乐,悠然自得,在平凡的日子里品出至味清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