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柳依依,芳草萋萋 ,春风拂面,杏花春雨,那和春水最相配的,必然是桃花了。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风斜斜、雨细细,碧林里,原野上,是蒌蒿满地芦芽短。
一弯溪水流过桃林,水映桃花影渐迷,桃花的粉面含春、流水的明碧温软,相得益彰、流韵横生,直染得春日风情万种。
当桃花邂逅了流水,便是春意浓浓,情意绵绵,这一种相遇,温暖而不炽烈,清浅了岁月,惊艳了时光,胜却人间无数。
《渔歌子·西塞山前白鹭飞》
西塞山前白鹭飞,桃花流水鳜鱼肥。
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
——唐•张志和
公元772年九月,颜真卿任湖州刺史,张志和驾舟往谒。
时值暮春,西塞山前,有白鹭自由翱翔,江岸桃花盛开,江水中肥美的鳜鱼欢快地游来游去。
一个渔翁头戴青色斗笠,身披绿色蓑衣,冒着斜风细雨,悠然自得地垂钓。
张志和的这首词,可以说是一幅用文字写成的江乡二月桃花汛期间春江水涨、烟雨迷蒙的山水画,色彩明优意万千,脱离尘俗钓湖烟。
他展示的决不是俚俗,也不是一般隐居文人以求静求闲淡为终极目标的那种怡然自得,而是一种在绝然出世、高蹈远尘的同时,又渴望生命的感情和思想,是道家“静中含动,动静相济”精神的参悟。
《访戴天山道士不遇》
犬吠水声中,桃花带露浓。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
野竹分青霭,飞泉挂碧峰。
无人知所去,愁倚两三松。
——唐•李白
李白在十八、九岁时,曾隐居在大匡山读书。与山风为伍,与鹤鹿相伴。
晨起,阳光透过树叶斑驳地洒在地上,隐隐的犬吠声夹杂在淙淙的流水声中,门前的桃花上,带着几点露珠。
树林深处传来呦呦鹿鸣,野鹿时隐时现,正午时来到溪边打水,森林茂密,听不见山寺的钟声。
河边,绿色的野竹划破了青色的云气,飞瀑高挂在碧绿的山峰之间。
书读累了,想去拜访观里的道士,可是走到门前,却是大门紧闭。
没有人知道道士的去向,只好依靠几棵古松,排遣愁思。
树深时见鹿,溪午不闻钟。李白的这一句,仿若是赋予了文字神奇的魔力,默默一读,就可感受到山间岁月的静好。
《山中问答》
问余何意栖碧山,笑而不答心自闲。
桃花流水窅然去,别有天地非人间。
——唐.李白
李白一生喜欢游山,对于大山很有感情。
公元727年自737年,李白隐居湖北安陆的碧山桃花岩。
山中清清幽幽的岁月,充满了无穷的魅力。
悲伤时,落花流泪作赋,淹没昨日风流,自赏孤芳;幸福时,烟霞满纸吟诵,飘满红尘角落,书写流年。
有人疑惑不解地问他,为何幽居碧山?他笑而不答,目光所及之处,缤纷的桃花随着清澈的溪水悠然飘向远方。
《桃花溪》
隐隐飞桥隔野烟,石矶西畔问渔船。
桃花尽日随流水,洞在清溪何处边。
——唐•张旭
在大书法家张旭的眼中,桃花流水是一幅浑然天成的墨宝,流水写意,桃花染色。
远处,是深山野谷,云烟缭绕。透过云烟望去,那横跨山溪之上的长桥,忽隐忽现,似有似无,恍若在虚空里飞腾。
近处,水中露出嶙峋岩石,如岛如屿。那飘流着片片落花的溪上,有渔船在轻摇,景色清幽明丽。
这境界是多么幽深、神秘,令人朦朦胧胧,如入仙境。
他伫立在古老的石矶旁,望着溪上飘流不尽的桃花瓣和渔船出神,恍惚间,他仿佛自己就身处在陶渊明诗中描绘的那个桃花林中,眼前的渔人也成了当年进入桃花源中的武陵渔人。
于是,脱口就问渔人:桃花溪每天都从桃花源中流出,那么可知道那个桃花源入口的洞在哪里吗?
渔人当然不可能知道,毕竟这终究不是真正的桃花源。
心中若有桃花源,何处不是水云间?纵使身在无间,心也恍然若桃源。
《江畔独步寻花·其五》
黄师塔前江水东,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可爱深红爱浅红?
——唐•杜甫
公元761年春,杜甫在成都西郊浣花溪畔建成草堂。
春暖花开时节,他倚着和煦的春风独自在锦江江畔散步赏花,温暖的春天使人懒洋洋地发困。
眼前,黄师塔前的江水向东流去,水边,是一丛丛盛开的桃花,有的含苞待放,有的深红欲滴。
芬芳的香味随着春风涌入他的心扉,顿时睡意全无。
这样的美景,任何不开心,也会彻底治愈吧!
最美的春天诗词送给您,让我们同诗人一起感受春天的到来,春天的美好,让我们徜徉在春风里,享受最美的三月,享受这最妩媚的季节,希望这春天桃花流水的美景带给您愉悦的好心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