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焦虑和解:在未雨绸缪与内心安宁间寻得平衡

古人云:“人无远虑,必有近忧。”从政者心怀家国天下,思索民生福祉与社稷兴衰;企业掌舵人时刻忧心行业竞争,探寻基业长青之道;职场人担心绩效考核,忧虑岗位危机;家长牵挂孩子的学业,思索他们未来的安身立命之法;学子们则为考试分数焦虑,忧虑能否叩开理想学府的大门……

中国人自小浸润在深厚的华夏文化中,那份“先天下之忧而忧”的情怀,仿佛早已融入血脉。就像李白笔下“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焦虑如同深不见底的漩涡,一旦陷入,便难以挣脱。

我们的焦虑大多指向尚未到来的未来。可谁又能预知,这些让我们辗转难眠的担忧,是否真的会成为现实?其实,人类的焦虑并非全然无益。面对未知的挑战,它能激发我们的防御本能,催生出未雨绸缪的智慧。睿智之人往往会提前谋划应对之策,将潜在风险扼杀于摇篮之中。生活中,人们养成储蓄习惯、购置保险,为未来筑牢保障;在国家与科技发展层面,“碳达峰”“碳中和”的战略目标,马斯克的火星移民计划,以及各类应急预案的制定,无一不是在焦虑驱动下,为长远发展迈出的坚实步伐。

可见,适度的焦虑恰似高悬的警钟,推动着人类不断前行、突破。

人们都明白,过度焦虑如同无形的枷锁,会严重损害身心健康。然而,在现实生活中,完全不焦虑的人几乎难觅踪影。如何放下焦虑,学会与它和谐共处,已然成为我们每个人都需用心修炼的人生课题。

与焦虑和解,本质上是学会与生活温柔相处。不必与情绪激烈对抗,而是将心力倾注于生活的具体之处:认真咀嚼每一顿饭菜的滋味,在疲惫时安心沉入睡眠,坚持用运动唤醒身体的活力。该专注学习时全情投入,感到疲惫时便坦然休憩。当我们将日子过成规律而充实的循环,用健康的身心筑牢生活的根基,才能以从容不迫的姿态,拥抱未来的无限可能。

未来并非遥不可及的虚幻图景,而是由当下的每一分、每一秒串联而成。与其让思绪在对未知的担忧中徘徊,不如将目光聚焦于眼前。哪怕是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只要对未来有所助益,都值得我们脚踏实地、全力以赴。当我们全身心投入到已规划好的事务中,将那些虚无缥缈的焦虑暂时托付给时间——时间就像一位神奇的魔术师,总能在不经意间带来意想不到的变化。与其徒劳地为尚不可知的未来忧心忡忡,不如专注当下、行所当行,才是拥抱生活的智慧之道。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