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樊登读书 · 张女子
主播 | 樊登读书 · 若雨
今天出场的主人公,是当下国内最“红”的人:
她是中国空间站首位女性航天员,中国首位实施出舱活动的女航天员,还是一位为女儿去摘星星的妈妈。
下面我们一起走进“飞天女神” -王亚平的精彩人生~
当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船发射成功,按计划,航天员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将在天上驻留6个月、还能在太空过春节。
微博上,关于航天员的热搜一直居高不下。
其中,王亚平“出差半年”的朋友圈,还有她在进舱之前,不忘敬礼和微笑的画面,均被网友热议。
此次是王亚平第2次出征太空,成为首位进驻中国空间站的女性,也是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
随着简历不断披露,这位41岁就“飒”上天的“地球高质量女性”再也藏不住了!
网友惊呼:原来限制我们的,真的不是年龄、性别。
因为对如同王亚平一样自燃型的人来说,他们不需借助谁的光,只要对自己足够狠、足够坚持和自律,就会自我发光,成为耀眼的星。
正如稻盛和夫所说:“真正厉害的人,都有一个共同的特质,那就是属于自燃型的人。”
而当自燃到极致,我们终将照亮前路,成就开挂的人生。
8年前,王亚平第一次执行太空飞行任务时,她的家乡一下子热闹起来。
村民们口口相传,骄傲地称她为“樱桃养大的嫦娥”。
王亚平是地地道道的山东烟台人,1980年1月,她出生于“樱桃之乡”张各庄村。
相熟的相亲们都知道,王亚平能够走出山沟不容易。
她的父母都是老实本分的农民,山上仅有的四五亩樱桃林,是一家四口主要的经济来源。
为了养活她和妹妹,父母日夜辛苦劳作。
穷人的孩子早当家,为了能有好收成,她和家人们摘苹果摘桃子、棚底下守杏守李子。
“七八岁时就能帮家里干农活,人家都说我养了个贴心的好闺女。”王亚平的母亲回忆说。
在同学老师印象里,王亚平也是一个要强的人。中学时,她学习好、体育也好,是学校、县区运动会的主力。
王亚平每次参加的都是长跑项目,非常考验耐力和意志力。
但她目标明确,不知道累、更不服输,能争第一绝不第二。
中考时,父母想让她考师范学院,能够早日参加工作早点养家。
可她想上大学,想走出大山。虽然心怀内疚,但她心意已决,背着父母报了高中,直至录取了才告诉他们。
正如纪伯伦曾在散文诗集《沙与沫》中说:“一个人的意义不在于他的成就,而在于他所企求成就的东西。”
懂得自燃的人,目标坚定明确,并愿拼尽全力,实现人生逆袭。
王亚平就是这样,她坚信读书是她走出大山的唯一捷径。
“我小时,就梦想自己有一天也能变成一只小鸟,在天空自由自在地飞翔……”1997年,读书真的帮她实现了这一梦想。
那年7月,夏天的济南烈日炎炎,但山东省“招飞”现场的姑娘们却神采飞扬。
其中长发黑裤的王亚平,虽然肤色黝黑、但难掩青春朝气。
凭借良好的身体素质,她一路过关斩将,顺利通过所有的体检和测试,成为我国第七批女飞行员中的一员。
17岁的她,终于如愿以偿、心怀美好愿望,收拾行囊走出家乡。
在空军长春飞行学院,王亚平开始了军旅生活。
入校第一天,王亚平剪去了心爱的长发。
在校期间,两件事始终形影不离:
一是紧张繁重的专业课学习,二是不为常人所知的严酷训练。
而回忆首次跳伞经历时,王亚平仍心有余悸:
“同学们都毫不犹豫地跳下去了,我是第4个跳的,第一次跳还没来得及害怕就过去了,第二次时反而感觉特别害怕。
那天跳完之后,同学们坐在回去的车上,一起唱起《真心英雄》,唱得一个个泪流满面。”
物质有可燃型、不燃型和自燃型三种。
同样,人也可以分为这三种类型,而想要成就某项事业,就必须成为能够自我燃烧的人。
就如王亚平一样。
由于从小到大体育都比较好,再多的困难,她没觉得有多苦。
为通过考核,王亚平每天都要比别的同学多跑几圈,哪怕是零下几十度的寒冬,也照常训练。
毕业后,她以第二名的好成绩分配到武汉空军运输航空兵部队。
经过3年多训练,王亚平的飞行技术日益出色,成为一名年轻的骨干飞行员。
她曾任空军航空兵某师团副大队长,熟练掌握4种机型驾驶,实现安全飞行1567小时,被评为空军二级飞行员。
并多次执行战备演习、汶川抗震救灾、北京奥运会消云减雨等重大飞行任务。
2003年10月15日,杨利伟搭乘神舟五号进入太空,这在王亚平心中埋下了梦想的种子:
“第一次在电视上看见杨利伟飞向太空,看着火箭那个灿烂的尾焰……
内心有了一个热血沸腾的想法,我们有了男航天员,我们也会有女航天员。”
作家卡耐基曾说:“整个生命就是一场冒险,走得越远的人,常是愿意去做并愿意去冒险的人。”
这些敢于冒险、突破自我的人,内心永远坚信一切皆有可能:
没有太阳,就自己发光;没有灯塔,就自燃成星夜。
2009年5月,王亚平经过严格考核、加入了航天员的队伍,正式成为我国第二批航天员。
创造奇迹的背后,是她不为人知的辛苦付出:
从成为航天员那一天到2013年执行“神十”任务,1800多个日子里,
她没有休息日、没有娱乐时间、没有睡过一天懒觉、没在12点前关掉书桌上的台灯。
正如她曾说过:“所有的黑暗、恐惧和痛苦都是重获新生的必经之路。”
越努力,越幸运;越自燃,越闪耀。
王亚平说:“只有脚踏实地的付出,才有仰望星空的底气。”
台上一分钟,台下十年功。
航天员在天上执行任务,在地下便要按照8:1或10:1的时长比例,穿着重达240多斤的航天服,在模拟失重训练水槽进行水下训练。
王亚平深知:太空不会因为你是女性就改变它的环境,也不会因为女性到来而降低它的门槛。
她与其他战友一边进行海量繁杂的知识学习,一边接受极具挑战性的航天环境适应性训练。
接受新华社记者采访时,她坦言:
“离心机是大家最害怕的一个项目。做训练时,脸会变形,胸部及其压抑,眼泪不由自主地往外流……
而左手边就是暂停按钮,但航天员大队成立20多年以来,这个按钮从未被按下。”
他们没有人去计算每天到底训练多少个小时,每个人都是同样的感受:
再苦再难,也一定要把今天的训练圆满完成好。
航天员的训练是艰苦的,为了伟大的“飞天梦”,在生活上,王亚平同样牺牲了很多。
24岁那年,经人介绍,王亚平结识了同样开运输机的飞行员赵鹏。
婚后,他们总是聚少离多。2009年,为参加第二批航天员的选拔,29岁的王亚平忍痛取消生宝宝的计划。
通过层层考验,最终在2013年,她与聂海胜、张晓光一起乘坐神舟十号进入太空。
她还成功完成了我国历史上首次太空授课,为无数梦想着“摘星揽月”的孩子们送去宝贵的太空第一课。
今年,女儿已经5岁了,而她也再次重返太空。
采访时,她讲到了这样一件小事:
因为女儿过度想念妈妈,有一次,小小的孩子上着课,就掉下眼泪来。
和老师说:“我妈妈还在舱里呢,我想妈妈了,老师,我能抱抱你吗?”
如今,再次“飞天”,她向女儿承诺:妈妈要去太空给你摘星星回来,你等着妈妈。
为了国家、为了大家,他们这个小家用各自的方式爱着彼此。这真是人世间最浪漫、最美好的故事。
就如同国庆节上映的电影《我和我的父辈》中,影片第二篇章里的那首诗:
孩子,如果可以,我想告诉你
燃料是,点燃自己,照亮别人的东西
火箭是,为了梦想,抛弃自己的东西
……
人类的航天,是作为生命的我们
能做的最浪漫的事
所以,浪漫属于自信者,成功属于执着者,奇迹属于自燃者。
前微软战略合作总监刘润曾说:“如何判断一个人是否有机会成功?看他能不能自燃,自己点燃自己,充满激情。”
因为我们的一生,就是一场持续精进与不断努力的旅程。
正如王亚平说的那样:
“身处太空,有些东西会变得很小,比如得失;有些东西会变得很大,比如对家人的爱、对祖国的牵挂。
而我们人类探索太空的脚步,才刚刚开始的感觉。”
在太空探索之旅上,身处地球,太空是梦,祖国是家;奔向太空,祖国是梦,太空是家。
王亚平用一个梦追逐另一个梦,从一个家奔向了另一个家。
而不甘平凡,充分燃烧自我,就是最好的活法。
点给“在看”,祝航天员顺利平安,祝祖国繁荣昌盛!
作者 | 张女子,传播学硕士,前都市报情感倾诉记者,现以女儿小名写作的中年少女。
主编 | 阿医
排版 | 澄子&徐徐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