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管是那尔那茜,还是那230万火彩耳环的少女,他们/她们的新闻现在是一点都不想看,关我屁事,和我的生活有什么关系,除了感叹不公平,还能干啥?
不如好好琢磨怎么过好自己的日子,毕竟随时都可能N+1呢~
《世间的小儿女》是看完的陈慧写的第二本书,再次难过,再次唏嘘,人和人之间的命运,真的差距太大。
如果普通人可以靠写作来改善自己的生活,让生存变得不那么难,那为什么不去做呢?不去试试又怎么知道呢?
普通人,你不要害怕写作
陈慧在《世间的小儿女》自序中谈及为什么写作:
/ 《世间的小儿女》
写作,无非是调节自我的增香剂,用一种较为体面的方式排遣独在异乡的寂寞与孤单,让我这灰头土脸的人生不那么无趣罢了
用五味杂陈的生活输入,用不加修饰的文字输出,记录一丝一缕的柔情,以弥补旧路上的缺憾,记录一点一滴的感动,以供我在前路上取暖。
当你开始写作,不能以赚钱为首要目的,过于功利反而会欲速则不达。
写作,首先是情绪的表达。就像我写公众号,是因为“工作性抑郁”,坏情绪就像猛兽一样要把向来正能量的自己吃掉;甚至一度身体躯体化。
我把药扔了,不想吃药来承认“极度沮丧的自己”。后来发现,这药居然这么贵.....有点肉疼.....(供着也好,哪怕放到过期....)
为了自己救自己,从去年开始写作,终于在今年,情绪总体稳定,偶有起伏。
去年的自己,每天都被一大片黑压压的乌云笼罩,甚至去看心理医生。
今年的自己,通过一年的写作,情绪好转,心智变得更强大。
如果苦难难修复,底层女性该怎么办?
很不想用“底层”二字来描述女性,每个人都应该是平等的。可是书中的女性偏偏遭受诸多磨难,而这些都是真实的。你会感觉痛苦。
有人在挣扎谋生,有人却享受着作为“天龙人”的“雨露恩泽”,这极大的差距让人不甚唏嘘。
底层女性有哪些苦难?牢笼般的婚姻到底给她们带来了什么?结婚就像开盲盒,遇上一个不靠谱的男人,再有个孩子,女人就被套牢了。
/ 《世间的小儿女》
婚后十年的不孕不育,她要修炼;丈夫一而再再而三地沉溺于酒桌,她要修炼;最诛心的是,我养父此起彼伏的花心事,还是要她修炼。
姚木匠的儿子不以为意地冲着妻子冷哼一声:“世上哪条法律规定了男人必须养家?”这个话题根本没办法继续了。媳妇是个要强的人,她身子骨弱,干不了重活。于是,她每天凌晨三点多就起床了,把睡梦中的孩子移到隔壁婆婆的床上,自己摸黑去清水镇菜市场找块地方摆地摊,卖些杂七杂八的小百货以换取娘儿俩的生活费。
想得开,有勇气的话,就离婚;保守一点,传统一点的话,就周而复始地忍着恶心和痛苦去“过日子”。
如果一场婚姻是雪上加霜,不如早日散场。
每次回老家,都会听妈妈讲些熟人的故事。童年小伙伴的爸爸妈妈最近离婚了,男的常年赌博欠了太多钱,女的熬到儿子大学毕业,熬到找到工作,熬到找到女朋友之后,终于“解脱”了。
如果老无所依,不如趁年轻多攒钱
不指望子女养老,不如自己在年轻的时候多攒点钱。等我们老了,子女也有自己的生活,也有自己的鸡零狗碎,就不给他们添麻烦了。
有时候,街里街坊的都比远方的子女友善:
/ 《世间的小儿女》
立夏,去给他送几只茶叶蛋;端午节,送他几只粽子;中秋节,送几只现做的五仁月饼;过春节,一箱奶油饼干,两瓶雪碧—他有一次和我聊天,提过他在吃食上没有别的偏好,只是喜欢饭前喝一点雪碧。我送去的这点不值钱的东西让他大为感动,他瘪着嘴连声道谢。
直至今日,我都清晰地记得他拄着拐杖朝我挥手的样子。正午的阳光灿烂耀眼,弄堂口静悄悄的。他的背后,空无一人。
与其老了没质量的生活,不如趁年轻多出去走走看看,再想办法攒点钱;攒钱出去玩,攒钱养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