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练习听力的时候,突然一拍脑袋想起MOOC学院。MOOC全称是Massive Online Open Course,意为大型网络课程,而MOOC学院作为果壳旗下的牌子,做了很好的收集整理。我琢磨着四年前听课懵懵懂懂,今日不知能否接受全英课程,可以来个测试。
输入网址,跳出来的却是404,怅然若失之感涌上心头。
我已不记得一共是20几门课程,而且大多集中于大一这一年。确实很疯狂,我承认有些水水过,也有些是真情实感有收获。
彼时心情低落,沉浸在考试失败无法自拔,强烈的好胜心让我郁郁寡欢。直到10月份有个中科大的网友无意提了一句,“要不你去看看MOOC,上面有很多名校的课程。”
结果当然是——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我还清楚地记得选修的第一、二门课,分别是沃顿商学院开设的《市场营销概论》和杜克大学开设的《英语写作:达到专业》。《市场营销概论》当时接近我的专业所学,和生活联系起来很是有趣,利用其中的一些理论我完成了一篇学校老师要求的论文作业。至于《英语写作》,我并没有时间完成第一次的作业,在提交系统里写了抱歉云云,意外得到很多外国人的鼓励。后面的作业,我第一次完成一篇超过1000字的essay,强行憋字的感觉很痛苦,但至少达到基本要求的感觉很幸福。对了,还意外收获了一枚来自厄瓜多尔的邮件好友,缘分之妙不可言值得专门写一篇日志。
另外印象深刻的课程,台湾大学的《史记》充满了思辨力,历史作业形式之有趣让我大开眼界,每次写作业和互评是一种期待。台湾大学的《红楼梦》课后评论区无比精彩,各抒己见,充斥着对老师观点的质疑和各种想法的辩驳。台湾清华大学的《细读张爱玲》督促我短时间内基本读完了张爱玲的短篇小说。湖南大学的《中国古代建筑艺术》让我第一次关注到建筑欣赏的奥妙,做了详实的笔记,两年后去岳麓山旅游,想的是柳肃老师以此为背景录制课程。武汉大学的《文学欣赏与批评》有一个小彩蛋,我在课程结束以后出于对抄袭现象之失望写了长长的课程感言,被老师认可群发了。
那一年,我沉浸在知识的汲汲摄入中无法自拔。即使是寒假,也为自己定下了预习《微观经济学》的目标,哦,那位来自伊利诺伊大学厄巴纳香槟的教授有繁密的胡子。除了知识以外,我得到的更多。一是通过涉略各个领域的课程,我发现对当时所学专业毫无兴趣,早早转行。二是无比怀念那时早上八点准时赶到图书馆,把这一周新出内容学完,再去教室上三四节的课,时间规划之精细和争分夺秒之充实,为大学四年奠定了很好的开头。
大三大四时基本就不用MOOC学院了,偶尔登过一回,发现coursera平台大多数开始收费,又或者点了加入课程,却未坚持到底。现在,它彻底消失了,连带着我的评论一起……即使好在,我还保留着当时的一部分课程视频和作业。
然而,我的初心还是丢了。
今天是2018年10月23日,是我坚持写作的第3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