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意无限:用腾讯混元轻松打造《小马过河》儿童绘本

我发现使用腾讯混元技术可以轻松制作简单的儿童故事绘本。整个过程非常便捷,只需要对提示词进行一些简单的修饰,就能生成一系列图画,尽管它们的一致性可能略有差异,但关键在于操作简便。以《小马过河》这个故事为例,具体过程是这样的:

首先,我询问腾讯混元是否了解《小马过河》的故事,它随即复述了这个故事。“当然知道,《小马过河》是一篇非常著名的中国童话故事,它讲述了一只小马在初次尝试过河时的经历。故事中,小马来到河边,看到河水湍急,感到有些害怕,于是向河边的一只小松鼠请教。小松鼠告诉小马,河水很深,曾淹死过许多动物。然而,当小马询问另一只老牛时,老牛却认为河水很浅,刚刚没过膝盖。小马被这两个截然不同的回答弄得不知所措。最后,小马决定亲自试一试。它小心翼翼地踏入河中,发现河水既不像小松鼠说的那么深,也不像老牛说的那么浅,而是刚好能够让它安全渡过。小马成功渡过了小河,并从中学会了勇敢尝试和独立思考的重要性。这个故事寓意深刻,鼓励孩子们在面对未知时,要勇于尝试,不要盲目听从他人的意见,而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做出判断。同时,也要学会从实践中总结经验,不断成长。”

然后,我对它提出:如果让你为这个故事制作一个包含5幅画的绘本,你会怎么做?它很快给出了一个脚本,为每一幅画提供了构思。

“为了制作一本由五幅画组成的《小马过河》绘本,我会这样设计每一幅画:

第一幅画:小马初到河边

背景:宁静的森林边缘,一条宽阔的河流横亘在画面中央。

小马站在河边,眼神中透露出好奇与犹豫。

细节:河边的小草、野花,以及远处的树木,营造出自然和谐的氛围。

第二幅画:小马与小松鼠的对话

小马倾斜身子,向树上的小松鼠询问。

小松鼠表情紧张,指着河水的深处,似乎在警告小马。

细节:通过动作和表情,表现出两者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第三幅画:小马与老牛的对话

老牛悠闲地站在河边,小马正抬头望着它。

老牛面带微笑,轻松地描述着河水的浅度。

细节:老牛沉稳的形象与小马的紧张形成对比,突出故事中的冲突。

第四幅画:小马决定尝试过河

小马鼓起勇气,小心翼翼地踏入河中。

河水轻轻荡漾,小马逐渐适应了水的深度。

细节:通过光影和水波的变化,表现出小马内心的变化和成长。

第五幅画:小马成功过河

小马欢快地跃上对岸,身上还挂着几滴水珠。

它回头望向河流,脸上洋溢着成功的喜悦。

细节:对岸的风景如画,阳光洒落,映衬出小马的成长和故事的圆满结局。

这五幅画将构成一个连贯的故事线,通过生动的画面和细节,展现小马从犹豫到勇敢尝试的过程,以及它从中学到的宝贵经验和成长。”

接下来,我又发提示词:我想看到第一幅画——描绘小马初次来到河边的场景。就这样,第一幅插画很快就完成了。画面生动,色彩鲜明,很好地捕捉了小马的好奇心和犹豫之情。


于是我继续提问:想看到第二幅画 小马和小松鼠的对话。到此时它完成的还不错,小马的一致性保持的还可以。


当我说:想看到第三幅画 小马与老牛的对话,这时候,它有点被我整蒙了,小马和老牛整反了。


于是我只好修改提示词:漫画插画 小马 老水牛 河边。这次出来的效果可以。


在制作过程中,我注意到,由于中途更换了提示词,小马的颜色出现了变化,原本的小马变成了白色。这导致我无法继续按照原先的故事线索提问。为了完成绘本,我不得不调整提示词,以生成黄色小马成功过河的画面。这样一来,在故事的一致性上确实有所欠缺。尽管如此,使用腾讯混元技术制作绘本的过程仍然非常简单便捷。相比其他绘本制作方法,它节省了大量的时间和精力。这种方法非常适合家长用来教年龄较小的孩子,让他们在玩乐中学习AI技术,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想象力。总的来说,虽然在一致性上有所欠缺,但腾讯混元技术在制作简单儿童绘本方面的优势仍然非常明显。它为家长和孩子提供了一种全新的互动方式,让他们在享受亲子时光的同时,也能体验到科技带来的乐趣。

通过这样的技术,我们可以快速将经典故事转化为视觉作品,让孩子们在阅读的同时,也能享受到视觉的愉悦。这个过程不仅展示了科技的便利性,也让我们看到了创新的可能性。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