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是国家治理的最末端、服务群众的最前沿。基层干事创业的氛围如何,干部工作状态如何,关乎党中央决策部署的落地落实。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就是要为基层卸下不必要的负担,推动广大基层干部有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抓落实,以好的作风为人民服务。
近年来,根据党中央部署,开展主题教育,针对文山会海、形式主义等问题,整治取得显著成效。需要知道,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具有顽固性和反复性,彻底铲除任重道远。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巩固拓展主题教育成果,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树立和践行正确政绩观,持续深化整治形式主义为基层减负。”只有坚持常抓不懈、发扬钉钉子精神,只有强化标本兼治、建立健全长效机制,才能持续深化拓展减负成果。
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要从思想上着力。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不正确的政绩观,与我党的性质宗旨南辕北辙,损害党在人民群众中的形象,是党和人民事业发展的“大敌”。因此,为基层减负,根子在于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各级领导干部树立正确的权力观、政绩观、事业观,抓工作突出一个“实”字,实事求是、求真务实,多做打基础、利长远的事情,带着基层干、干给基层看,努力取得实实在在的成效。
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要从职权上厘清。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基层干部的工作本就千头万绪,但随时还要承接层层上级“转发”过来的任务,尤其是一些地方和部门习惯以“属地管理”为由,把本属自身职责范围的、风险大的、棘手的工作转嫁给基层,导致基层出现“能力有限,责任无限”的错位,基层干部苦不堪言。因此,要建立健全为基层干部减压的责任清单,通过明晰权责边界、划分条块事权、理顺职责关系,让基层干部履职有据可循,让基层治理责任分明、有序运转。
持续深化为基层减负,要从制度上保障。文山会海、迎来送往、加码考核、填表留痕是基层的四大顽疾,是束缚基层干部干事的镣铐。近些年,中央层面通过印发《关于解决形式主义突出问题为基层减负的通知》等文件,让基层干部松绑减负有了制度保障。但有些单位在执行制度上钻漏洞、搞变通,以文件落实文件、以会议落实会议,大搞“指尖上的形式主义”,让基层干部无所适从。因此,铲除不良作风滋生蔓延的土壤,根本上要靠法规制度。要全方位扎紧制度笼子,把制度执行与强化监督结合起来,加强政治巡视和政治督查,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典型问题点名道姓通报曝光,使增加基层负担的形式主义无处立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