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的年味

给大家拜年啦!
年夜饭

家里尤其重视大年三十的年夜饭。父亲提前几天就列好了菜单,鸡鸭鱼牛羊肉、蛋饺加上各色素菜和汤,荤的素的得凑上十几个菜,然后上集市采购各种配菜,一家人帮忙收拾,年夜饭一般是父亲掌勺,从早晨到下午,直到满满一大桌菜上桌。全家人围在一起举杯庆贺新年。

年夜饭
拜年

母亲打小教育我:除夕夜和大年初一到初五,不能随便串门。我们那的习俗:大过年的,忌讳空着手上人家家里。就算亲戚之间,都要等登门拜年后才能去串门,一直到过了初五才能互相串门。万一有事需要上门怎么办?自带一包白砂糖就可以,但,那也是迫切需要时才串门。

说实话,我一直不太喜欢这个习俗,有些被限制交往的感觉。过年发小都回家了,串个门、约个麻将,稍微大意些忘记带白砂糖,有时还会被长辈们批斗。

一般是自己包装的

至于出门拜年,得有几样东西在手里。

第一件,也是是必不可少的:鞭炮,小炮一般至少一千响,大炮六到八个。

第二件,就是上面提到的白砂糖一袋。

带上以上两件就可以上伯伯叔叔家了。第三件,就只有母亲的娘家亲戚才有了,一块两斤左右的腊肉。外祖父外祖母家,舅舅家,姨妈家一家各一块。

对于为何母亲娘家人要多拿一块腊肉,我有过疑问,父亲给了一个解释,我认为合理。

那时候条件不好,很少能吃肉,家里有客人的时候才有一些肉食。当地的姑娘嫁得近的不多,逢年过节的回娘家看,给父母和亲戚带上一块肉,表示:我路远,今天打算住这了,肉就当做是自个带来的下饭菜。于是,姑娘回家拜年,娘家亲戚都得请她吃过饭才能走。

话说放鞭炮,也有讲究。走到亲戚家门口,先点一个大鞭炮丢进堂屋,“咚”地一声巨响,意在告诉主人家:有客来了。再放上两个,然后点上小鞭炮,噼里啪啦噼里啪啦地炸开了,再间隔点上两个大鞭炮,噼里啪啦咚咚咚地,好不热闹。鞭炮是父亲早早烘好的,保证点着就一口气放完,鞭炮越响、越连续寓意就越好,代表年初一路红红火火到年尾,主人家也越高兴。

小鞭炮


大鞭炮

鞭炮放完,主人家端着果盘迎出来,大家相互道过新年好,就坐下来吃点花生瓜子和水果,还上一些糖水或者醪糟汤解渴,大人给来拜年的小孩压岁钱。

若带了腊肉,主人家就开始张罗午饭了。

当年若是有嫁娶,新人给亲戚拜年就得更讲究热闹,鞭炮平常是一千响的,这就起码得两千响了。邻里邻居听鞭炮声就能知道,谁家有新客。

没有特殊原因,比如,实在是离得太远的。不然拜年得初五前完成,过了初五,就不算拜年了。

最后编辑于
©著作权归作者所有,转载或内容合作请联系作者
平台声明:文章内容(如有图片或视频亦包括在内)由作者上传并发布,文章内容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简书系信息发布平台,仅提供信息存储服务。

推荐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 大人盼种田,小孩望过年。小的时候,一直盼望着寒假,因为假期一到,春节的脚步就近了。 山里的小孩,年前也...
    李晗Lihan阅读 318评论 0 0
  • 每周的角色预约都是一眨眼的功夫,稍不留神就错过啦。那天,刚好有个小伙伴临时退出,我下手快,被我抢到了哼哈官角色。 ...
    倚倾城阅读 1,450评论 0 2
  • 多多关照 喜欢好天气
    笑云阅读 216评论 0 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