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想得最多的,居然是手袋行业,很多还在皮具界游荡的朋友,或许是赚得盆满砵满,为了享受包包的制作过程,只是更多的仍然挣扎在皮具的海洋里无法上岸!究其原因,自然都有自己的苦衷,纵观原创设计和贴牌生产,在生产端遇到的麻烦,再看看销售端的麻烦,显然已经是连锁反应,也就是说没有好的产品,销售明显下降,再以回不到以前那种是个包就能卖的年代,当然,目前也存在这种现象,只是机率少得可怜,我们走在大街上,仍然可以看到很多包包破得不能再破了,消费者也不舍得扔掉,他们也并不是买不起包,即便是刚刚步入社会,赶潮流的美眉,大热天的背着个毛绒绒的挎包,明显是冬天才用得上的包包,难道他们这是耍酷卖萌?
消费心态:宁愿没有包用也不买自己不喜欢的包包;用习惯了不舍得扔,修修补补仍然可以用;要买就买有点档次的;买低档包不如忍忍,机会来了换个有品味的;只买专柜货,不要地摊货;只要高仿就行,没有资金压力还能背得出街,别人也不知道真假,不丢份;要求功能齐全,价格不是问题;只要耐用,啥款式没有太大讲究,至于过不过时已经不重要了;只接受真皮的;只接受尼龙的;只接受PU类的;只接受帆布类的;只接受价格范围的等等。从消费者这么多的要求,不难看出我们做包包的难点,根本不是单方面的,假如开间工厂,谁能做出这么多类别的包包来?假如做销售,即便是开个大商场也达不到众多消费者的需求,因此,我们要解决的问题就是“专业”只做自己“专业”的产品,而且要考虑同行竞争优势在哪里,再考虑自己所谓的“专业”是不是普遍工厂都能生产,满市场都是的产品,那就谈不上什么专业了,本身这行业入门槛低,普通的产品大家都会做,山外有山,人外有人,谈不上自己有多强悍!
销售心态:自己卖的产品才是最好的,有针对性的,有价格优势,有大众化的受众群体,不愁卖不掉!其实大家在一条路上挤,挤得头破血流,拉低了利润空间,同时也把产品本该用的材料与质量拉低,表面上起到了竞争作用,而实质上越做越不景气!当然,我们在做这类产品时,仍然要考虑某些针对性的区域,例如偏远山区,或者特定的消费群体,如学生,幼儿园用包之类的,他们的包包我亲自帮他们返修过,也不知道从哪里买回来的,连幼儿园的小孩子都能背断背带,背穿孔,这包包的质量到底在哪里?当然,有人讲过,他们买个包不背烂我们的产品卖给谁?他们是在成长阶段,读一学期使用一学期就够了,然而,很多地方尚且没有这等条件,一个书包可能就要背完幼儿园的几年,直到小学才换书包,此类消费者全国不在少数。看到这里,销售突然会说“众口难调”我不是人民币,做不到每个人都喜欢!于是,这里又出现问题了,大家也就有了分歧,各家做各家的,假如做的是同一个款,在批发市场打价格战仍然是受排挤的对象!这种病态似乎回到了官场上的同流合污!
工厂心态:一切以客人为主导,不得随意更改客人的资料要求,材料搭配,结构外观。以工厂最好的手工给到客人,至于客人是否好卖,这并不是工厂的责任,只要质量做好,数量做够,货期提前,工厂也赢利,这已经达到了工厂的目的。有这种想法的工厂可以说占90%以上,大家都如此这般,这也怪不得他们,因为他们不能代表客人的意见,只是负责加工生产而已,责任划分归属不到他们,于是,客人一旦失误,工厂连带受损!如果一间工厂对客人的产品有审核资格,有这份责任心,把客人的产品将会遇到的麻烦,痛痛快快的讲出来,我觉得理智的客人会接受,因为生产者在技术上有话语权,比如客人漏掉要补强,又或者客人的设计在某些尺寸上不相符,导致特定的产品无法装下某个特定的物件,又或者某些地方做法导致生产困难,质量也明显跟不上去,就拿一个内直角来讲,油边与折边上的麻烦,车缝上的麻烦,使用上的撕裂等等,完全可以和客人提出来,不是特别要求,完全可以作小部分修改,使产品更加完美,消费者也会有更好的体验,更加人性化,可是,我们听说过哪间工厂会这么做?几乎每间工厂都在想,这不是在给自己找麻烦,给自己找不痛快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