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的坑开于两个月前,拖延着填到现在,有些描述可能过时,但观点并没有改变)
当直播App的前辈Meerkat宣告关门转型,国内直播市场依然白热不减。今年以来,很多传统的视频网站、网络平台,都在部署内容方向的直播。而早一点做起来的直播平台,则开始转向实打实做内容。
很可以理解,直播平台无非这么几个想法:
- 如果直播持续依靠秀场和游戏,这在国人观念里难登大雅之堂也容易触及法律风险,难以持续忽悠更多投资。
- 他们也明白用户对直播平台没有忠诚度,万一受用户喜爱的大主播被挖走,用户必定也会流失。抢主播主要还是要靠钱,当大主播年约都能达到千万级别,如果没有独家内容,用户留存的成本也会无限增加。
- 国家对视频直播的监管力度必然逐渐增大,而当前绝大部分主播都属于非专业人员,在政策强制驱逐素人之前,总得屯一批合格合规的内容生产者。
在这些考虑之下,今年各直播平台也都对自媒体人提供了包括推广和分红在内的各种利好,堪称自媒体人的直播春天。于是各个自媒体都开始涉水直播领域,制定直播栏目。
但,我并不看好。
首先要考虑的是目前整个直播环境:
1、直播的核心,不是你们设想的「内容」
这点应该非常好理解,只需要打开一个直播看上10分钟你就会明白这一点。直播的内容密度非常低而信息噪音很多,即使说上一个小时,承载的信息量可能也就跟3000字的文章 / 10分钟的视频同等量级,这还是在直播内容比较干货的情况下。
那么,直播这种形式,就没法提供其他形式不能提供的信息和体验吗?当然能,临场感、参与感、仪式感、即时反馈。可是目前的情况看来,只有「即时反馈」是能做到的,因为受专业能力所限,目前的直播节目都非常简陋。
2、直播平台的固有用户群,想要的不是「内容」
无论分析文章怎么吹捧直播行业,无论直播平台如何向公众展示自己注水的日活,观看直播的观众们始终没有太多地向外扩大:用户量确实是有增长,但人群属性却并没有太大变化。根据百度MOTA提供的数据,YY、虎牙、来疯、斗鱼等直播平台大部分男女用户比例都在 7:3 - 9:1 之间。身为一个在一二线城市生活的白领,似乎跟直播用户生活在平行时空,身边没有一人是「真正的直播观众(非职务需要,自发并持续观看直播内容)」。
即使现在斗鱼已经布局了多个内容频道,但活跃频道依然是动辄场均10万观众的游戏频道以及美女秀场。而其他垂直领域,如汽车、数码、财经、教育等,在线观看人数依然长期停留在三四位数,95%以上的直播观众低于3000人。
体育赛事直播解说是个比较强的需求,但转播又涉及到版权问题。现在国内外大型体育赛事的转播权集中在腾讯和乐视两家手中,个人暂时没有合法合规参与到直播赛事解说的权利。
对于自媒体
1、为什么做直播?
- 传统视频网站流量在下降,自媒体在视频方面很难有突破性的增长,而直播作为新兴领域,是一个新的增长点。
- 想要做内容方面的创新虽然不只有做直播这一条路,但直播却是成本最低的一条。直播的成本主要集中在物料、网络带宽、主播、场地,和完整的视频相比,直播只需要用一半以下的时间成本和金钱成本。
- 对于已成名的自媒体人/网红,直播是一个比较好的与他们的受众互动的方式。
-扩大受众群体。直播能帮助自媒体触达一部分之前不能触达的群体,但对于知名度低的自媒体来说,收看其直播的依然主要是它已有的粉丝。
2、做什么内容?
自媒体在觉得做直播以后首先会烦心的一个问题,就是做什么内容。相信Papi酱做那一场号称观看人数达到2000万的直播之前,心里也没有底。当然做完以后她心里也是没底,所以自此就没有再主动做过什么直播。
上半年直播野蛮生长,似乎做什么都可以。但若是考虑长期运营成为直播KOL,直播内容则需要有持续性,并且最好能确立下鲜明的特色。
上面已经谈过直播的核心不是内容,那么直播的核心是什么?人,互动。
依本人愚见,目前效益较高的直播内容有:
- 事件(杜蕾斯Air发布直播、杜蕾斯百人试戴Air、魅族直播抢红包比赛、小米MAX直播待机、新世相直播回家与父亲对谈等),这一类适合作为新的内容进行向外的扩散传播,形成整体的营销方案。
- 红人互动。深谙娱乐圈那一套,红人直播互动就相当于明星见面会、签名一类的玩意儿,目的是为了加深受众对红人的直观认知,提升对整个自媒体的好感。但这种玩法,可能只有不到10%的掌握了「红人」这一产品的自媒体可以玩。或者资金充裕,去请红人明星过来也不是不行。
- 专有信息分享。优酷有个自媒体人案例,通过直播讲评股市,卖会员资格卖了70多万元。人们愿意为信息付费,但前提是这是真的有价值的信息,而不是一般性的泛泛而谈的所谓「体验」「评测」。
除了专有信息分享这一点,另外两种比较难成为可以在固定周期持续运营的内容,而且大多数自媒体也实现不来。自媒体本身是否能有过硬的本事持续吸引观众收看,是最需要斟酌的。
3、有什么挑战?
直播看起来门槛非常低,随便谁拿上一个手机就可以进行直播。直播不需要经过剧本写作、后期剪辑、调色等一系列复杂的工序,但它考验的是内容安排、节奏把握、画面调度、临场应变的能力。
事实上,直播对人才能力的需求跟视频并不一致。
目前绝大部分主播,甚至一般的自媒体人,都做不到这些。直至现在,即使是在专业的电视行业从业人员眼中,直播节目依然被认为是操作难度最大的。
「能直播」到「能做好直播」之间的差距,大概有蓝瘦香菇视频到跑男之间那么多。专业人才储备并不多。
引用张一鸣在《财经》的采访中的回答:
我们的内容首先是满足多样性,满足对公共事件、议题的传播,满足一部分人群比如高知份子的需求,同时我们要求内容不要对低端用户有负面影响,所以我们坚决抵制虚假、诈骗、血腥、暴力、刻意标题党。
在满足了这些前提后,用户看八卦、娱乐、笑话等内容又有什么问题呢?历史上精英们一直在试图让大众拥有很高的精神追求,但社会整体从来没有达到过这个目标。以前的媒体精英意识不到这一点,他们认为自己特别希望导向的才是特别重要的。但多数人的强烈主张,从历史上看,多数都没有产生多大价值。
少数精英追求效率,实现自我认知,他们活在现实中。但大部分人是需要围绕一个东西转的。不管这些东西是宗教、小说、爱情还是今日头条,用户是需要一些沉迷的,我不认为打德州、喝红酒和看八卦、视频有多大区别。
不太赞成张一鸣「低端用户」的说法,「大众用户」听起来会好些。大多数直播平台的生态和今日头条比较接近,流量最大的始终是猎奇、娱乐、食色、搞笑,如果自媒体希望讨好直播平台的用户,也必然要迎合这些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