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无论是冯导的家宴,还是盐城的婚俗,都让巨妖联想到许多令人不愉快的事:
小朋友被家长拉出来在众亲友面前”强迫“表演唱歌跳舞,包贝尔婚礼上一众明星男宾强行要抛柳岩下水,公司年会上高管抱摔女演员导致骨折,以及女方跟男方回家,却不能上桌吃饭的事件——看起来形式不一,其实它们的本质都一样:
都是恶俗下流的封建习俗,与文明包容的现代人性的对抗。
01 什么要“拿来”,什么要“毁掉”?
照理说中国脱离封建社会已经很久了,而且当代中国正处于经济快速发展的阶段,之前还有40年的改革开放的积累,可是为什么人们还是对文明进步的概念如此漠然、迟钝?
明明是封建糟粕的东西,为什么还有人堂而皇之地在21世纪的中国将其洗白为“正常的传统习俗”呢?鲁迅不就早八百年前告诉过我们了么?
“我们要运用脑髓,放出眼光,自己来拿!” ——《拿来主义》
自己来拿是什意思?当然是我们拥有自己的“主动权”和“选择权”啊,不要觉得这事是个“传统”,所以就没理由废除。
日本一些沿海地区都有世代捕鲸的传统,比如静冈、千叶县、石卷市,还有和歌山县的太地町,后者甚至有一年一度盛大的屠杀海豚节。拍摄于2009年的美国纪录片《海豚湾》,同时也荣获了第82届奥斯卡“最佳纪录片奖”的影片就描述了这个美丽的小渔村“鲸之町”的渔民们对于海豚和鲸鱼的血腥猎杀。
虽然日本是个岛国,拥有的是“海洋文化”,跟我们和大部分欧美国家的“大陆文化”所钟爱和可以摄取的食物来源不同,但还是遭到了绿色和平组织的阻挠和全世界人民的鄙视。尤其是海豚和狗相似,都被很多人认为是“温顺,聪明,忠实”的人类伙伴,所以对于它们的屠杀,更显得不近人情。
可以说这是两种文化之间难以调和的“文化摩擦”,但换种角度,捕杀野生的鲸鱼又确实破坏了全球的海洋生态系统,干扰了人类的文明进程。如果你吃的是“养殖”的鲸鱼没人反对,可惜鲸鱼至今无法被养殖,日本人也不会吃养殖的海豚。
这么说来,传统的日本“捕鲸业”到底是去是留,仅仅因为它是一项自古就有的“传统”就应该永远坚持下去么?
外国的事情我们不好管,不过鲁迅早已就我国的文化遗存,也就是“传统习俗”是去是留的问题作出过清晰的论述:
“只有烟枪和烟灯,……确可以算是一种国粹,
倘使背着周游世界,一定会有人看,
但我想,除了送一点进博物馆之外,
其余的是大可以毁掉的了。”
这里的烟枪指的是抽ya片的烟枪,其形制之精美,设计之巧妙,假若单纯从“艺术”的角度出发,虽说不上巧夺天工,但也好歹算是件有历史价值的“工艺品”吧?
先生的道理讲得好,配上这张图,再想想鸦片给中国人造成的危害:什么要留,什么要毁,就算是小孩子也能轻易做出判断。
好的东西、能促进我国文明发展的东西,不论中外,都适宜去“拿来”;而不好的东西,会阻碍我国文明进程的东西,管它什么狗屁“传统”还是历史“工艺品”,还是趁早扔进历史的垃圾桶比较好。
02 “扒灰”的渊源
“扒灰”和“烟枪”一样,虽不是什么好词,但如果将它产生的根源稍微研究研究,倒是有利于我们搞明白将来到底应该怎么对付这种事儿。
先来看看“扒灰”是什么意思。
在中国的大部分地区,“扒灰”或“爬灰”都是一个及其难听的骂人的话。不过我国人民对于这个词并木陌生,如果巨妖没记错的话,高中课本的选段里就有这个原话。
《红楼梦》中,“爬灰的爬灰,养小叔子的养小叔子,我什么不知道?”焦大的这句话可谓是是惊世骇俗。
宝玉于是就问王熙凤:“姐姐,你听他说‘爬灰的爬’,什么是‘爬灰’?”即使泼辣如王熙凤,此时也得一翻白眼,胡乱遮掩道:“少胡说!那是醉汉嘴里混吣,你是什么样的人,不说没听见,还倒细问!等我回去回了太太,仔细捶你不捶你!”
其实骂人的焦大讽喻的到底是谁,现在还有很多争论,其中一个可能就是看不惯贾珍和秦可卿“扒灰”,还有王熙凤惯着、宠着宝玉这个“小叔子”。宝玉和王熙凤这两人同乘一辆车,确实在那个时代是不合礼数、理应避嫌的。
还好宝玉标榜自己天真无邪,“一时有天无日“,跟焦大一样,心里是没有皇上和礼法之类的。所以对于焦大的说法很是好奇,对于王熙凤问出这种问题也毫无顾忌,没有男女之别、伦常之碍。
只不过精明如王熙凤,听到焦大的骂,怕是心里臊得不行。这种不光彩的事情,就算知道,也万不该拿到台面上说的。
不过若是换到现在,王熙凤到美国都可以告宝玉和焦大这两个大男人言语“性骚扰”了。
从《红楼梦》中可见“扒灰”这个词自古以来就并不光彩,而它的古语来源有三:
█ 1、清代李元复《常谈丛录》:
“俗以淫于子妇者为扒灰,盖为污媳之隐语,膝媳音同。扒行灰上,则污膝也。”
█ 2、王安石与他儿媳的故事:
王安石修了一个小楼来安置儿媳妇,也常去探望她,那时候王安石也丧了妻,漂亮的儿媳妇误会了他的好意,于是题诗于壁表明心迹:“风流不落别人家”王安石见到了,十分尴尬,传出去当然更有失体统,所以就用指甲把那块的壁灰给扒去了。关于王安石“扒灰”的故事还有另外两三个版本,连他当时的政敌苏东坡也有类似的故事,其实都并非属实,而被认为是当时政党之间为了互相抹黑,制造舆论优势而编造的。
因他是当时改革派的领军人物,写了著名的《答司马谏议书》狠批了以司马光为首的“保守派”不作为的政治理念,因此引起的党派之争自然不可谓不多。
北宋士大夫有纳妾蓄妓的风尚,而特立独行的王安和司马光这两人一生没有纳妾,更没有传出乱七八糟的绯闻。
特别是王安石,他对于女性的尊重和保护简直远远领先于当时的朝代,无愧于他“改革派”的名号。
①归还侍妾
妻子有一天曾带来一个她买来的侍妾,他却没有接受,得知事情的原委竟是此女子的丈夫因为还不起官家的债务而把她变卖后,便找来她的丈夫,让他回去好生待她,并帮他还上了因为沉船而损失的官粮债务。
②“王太祝生前嫁妇,侯兵部死后休妻。”
王安石的儿子王雱患上了精神病,无法正常跟外界交流,王安石同情儿媳的处境,帮他选了一个特别好的“女婿”,然后让她跟自己儿子离了婚,将她当成自己的女儿一般风风光光嫁了出去。这在当时形成了一段佳话,王安石儿子王雱时任太常寺太祝之职,故而有此说法。
█ 3、和尚从香炉里偷锡卖钱
古代的信众们都喜欢在寺庙的香炉里焚烧锡纸做的银锭,烧的多了,肯定有些没完全燃烧的锡纸积攒在炉底的香灰底下。
时间长了,形成了大块,和尚们就扒出来卖钱用。后来庙旁的人知道后,也来炉子里偷锡。因为锡媳同音,就引申为老公公“偷儿媳”的隐语,这是最为广泛接受的来源。
不过要说公公与儿媳乱伦的真正“源头”,还是要从标榜着高贵奢华的皇族和贵族开始,上文提过的《红楼梦》里头的贾府就不说了,各国的封建王朝皆是如此:
例如日本《源氏物语》中的源氏与六条妃子,欧洲皇室这样的事情更是数不胜数,中国皇族的例子还有西夏王李元昊、唐玄宗李隆基、后梁太祖朱全忠等等。这种“流毒”就像瘟疫一样逐渐从奢靡的宫廷蔓延到了民间。
这种对于人伦的漠视首先既来源于封建王朝的贵族阶层,但反过来,贵族阶层又想要管制这种“流毒”在民间的蔓延,所谓的”只准州官放火,不准百姓点灯。”
不过无论管制与否,人性的善与恶总是一体两面的:也许这种不顾人伦的“自由恋爱”有的时候可以成就流传千古的文学佳作,比如《长恨歌》,比如《源氏物语》,但在普通人的现实生活中看,只会感到恶心。
在新郎(儿子)在场的情况下,公然对新娘或伴娘进行猥亵,就是对人伦道德的挑战。
03 你腕儿虽大,但我当有我跳舞的尊严
“比划比划嘛~”围观群众不以为然道。
“你TM没见过跳舞啊?!”陈道明马上怼了回去。
冯导的家宴让很多人“心寒”,因为女主角苗苗看起来孤立无援,又有点不知所措,而相对的,围观的各位“大佬们”则优哉游哉,在一旁尽情起哄,一副“来参加聚会,当然得接受聚会潜规则”的理所当然。
家宴上有几十号人,在一旁拿着手机拍照的女性比例也不少,即使苗苗当时的面部表情很为难,动作也显得有点拘谨和尴尬,但她们却丝毫不以为意,依然一脸期待地举着手机。
女同胞身陷窘境,她们并没有丝毫的同情和顾念,稍微有一点觉得不对劲的,是一旁穿着红衣的张燕。
在聚会上理所当然就要表现自己,向领导和有利益关系的“大人物”表示你的臣服啊,不然你还想做什么呢?
所以最终苗苗还是跳了。
就像酒宴上的公司女职员,领导来了,你不主动去敬两杯,回去你的上级肯定给你小鞋穿,就算稍微扭捏一下都会被扣上是“不懂事”、“不识大体”的帽子。
巨妖在这里暂时将冯导的行为解释为出于一种“爸爸向亲戚朋友炫耀自己家孩子”的心态,因为看了视频觉得他的态度并没有网上说的那么“油腻”,也许真的为了苗苗好,演了部电影还不够,为了打开她的知名度,就必须让她给圈内人留下一个好的印象,所以才叫她给大家跳个舞。
而且陈道明和一众大佬自有自己交流的方式,不存在“怼”和“互相看不惯”之类的意思,大家不必过度解读。
那么我们的女主角苗苗又是什么样的背景呢?
6岁开始学舞,2005年考入北京舞蹈学院古典舞专业,伤退之前曾是“总政歌舞团”的台柱子。
舞蹈是苗苗的专业,电影里她也是凭借这样一个擅长跳舞的“何小萍”的角色让大家记住了她,尤其是月下的那段独舞,让很多人感触颇深。所以,让这样一个专业舞蹈演员献一段舞,说起来并不该算做是“为难”;
但是从一个演员个人尊严的角度,正因为是自己的“专业领域”,所以每一次表演都务必要尽善尽美,不能砸了自己的招牌。这是每一个有专业匠心的艺术工作者对自己的基本要求。
这么一个跟舞蹈相伴相生的女孩子,又怎么可能“随随便便”就演给一群可能只懂得看个热闹的油腻男女?
你腕儿虽大,但我当有我跳舞的尊严,这一定是苗苗最真实的内心想法。
04 油腻的中年“家长”VS绅士的中年“大叔”
“作为演员,这种跳舞是挺不便的……”
陈道明看出了这个场合的“不合适”,吃吃喝喝打屁聊天的地方,吃饱喝足了然后叫一个“演员”去表演一个“饭后舞蹈”?这种仓促的表演无论是对于观众,或是表演者本人,都有失庄重。
虽说这世道对演员的误解很多,但演员不是表演猴戏的,梅兰芳可以拒绝给日本人表演,我们的田田自然也可以拒绝给不懂艺术的“大佬们”表演舞蹈。
其实这一幕,跟电影里的场景又是何其相似:
苗苗刚坐了两天的长途汽车来到文工团,女老师就叫她给大家“露一手”,周围人都在起哄,只有黄轩挺身而出说不好吧,她刚下车,状态不好。
不过说了也没用,苗苗最后还是得把舞跳了,一身的汗味惹得文工团里的姑娘小伙儿们议论纷纷。
陈道明的”挺身而出“,虽然没有改变最终的结果,但短短几分钟的视频还是让很多小姑娘对陈道明多了几分钦佩和崇拜,甚至路转粉。
当然他的粉丝本来就挺多的,他因为修养好,本就有一股脱俗的气质,加上演技沉稳内敛,颇受圈内外人士赞赏。
这次的事情更凸显出他有文化、有底线、有原则的“与众不同”——不管是在别人看得到,或是看不到的地方。
虽然不能据此就断定他就是个什么“道德完人”,但至少人家能做到“有所不为”。能担得上“有所不为”这短短四个字的,中国叫做“君子”,而英国则叫做“绅士”;
君子的基本要求是“有所为有所不为”,“已所不欲,勿施于人”,以及“慎独”;而绅士的基本要求是温柔体贴,女士优先,对于地位比自己低的人也一视同仁。
换句话说,就是不以自己的“权势”和自己高人一等的“身份地位”来压迫比自己弱势的群体,而且即使只有在“天知地知”的情况下也保持一贯的高洁品质,行为端正只为了保持自己内心的平静,并不是做给什么人看,哗众取宠。
穷人是弱势群体,妇女和儿童,乃至一些没能进入主流视线的群体其实也是弱势群体。
都是同龄人,林志颖和郭德纲看起来就差了很多。而在我们的生活中,油腻的中年“家长”与绅士的中年“大叔”之间的不同主要表现在如下方面:
油腻男专横跋扈,大叔体贴细心;
油腻男强人所难,大叔顺其自然;
油腻男好为人师,抓到一个后辈就开始“忆当年”
大叔沉默内敛,不急于向旁人炫耀自己的成绩,但关键时刻总能挺身而出。
油腻男对权力美色急功近利,看到一个姑娘就双眼放光,从脸上明明白白可以看到“欲望”二字;
大叔面对诱惑可以一心不乱,不管是姑娘、房子、车子和票子,都保持一种“清风自来”的体面和克制。
几年前很时兴一个说法:“一个人的素质体现在他对待服务员的态度上。”
这句话的确有道理,所以后来又被推广和延伸为:一个人的品质如何,取决于他对扫地阿姨的态度;一个男人值不值得嫁,要看看他独处时是怎么对待周围人的,凡此种种的“识人理论”。
我们这么看重这一点,其实是在现实生活中,做不到这一点的人占了绝大多数的缘故。如果大多数的人都能做到这一点,我们也不必如此声嘶力竭地呼吁。
那么,话说回来,到底油腻的中年“家长”和绅士的中年“大叔”之所以产生,其根本原因是什么?
要寻找原因,首先这里“家长”和“大叔”的概念需要重新解释一下。先来说“家长”,在这里有两层意思:
1、封建家长制的父权意识和家长作风,导致的是“辈分歧视”。
其内涵就是要辈分比他小的人(无论男女)对他表现出“无条件服从”,如果不服,就诉诸暴力。
我的辈分比你大,所以无论对错你首先都要听命于我;如果想要违抗,想要向外寻求新的出路,那么至少也得先吃我一记大棒、一个大嘴巴子,向我表示出一种“臣服”的姿势,我才能放你走。
两个词可以形容这样“辈分高”的所谓“长辈”、和“前辈”——倚老卖老,无赖流氓。
可别以为这样的“家长”没什么危害:为老不尊、强词夺理、公众场合仗势欺人、摔倒讹诈、强迫自己的孩子在别人面前表演节目的就是这样的“家长”。
2、男权至上论,导致的是“性别歧视”和“外貌歧视”,也就是对女性等弱势群体的轻视。
孔子的“唯女人和小人难养也。”以及尼采的那句“你到女人那里去吗?别忘了带上你的鞭子。”都很好地展示了从前的男性对于女性地位的贬损。
两位哲学大师,一个生活在距今2496年前的中国,另一个则生活在距今118年以前的德国。虽然尼采距今并没有很远,但两位的名言都不免带有时代的局限性。
虽说一个人的才华和不应简单以道德作为判断标准,但不用想都知道,今日的女性看到这些句子都会有所不适。
为什么我们以前对这些“圣人的教导”会甘之如饴,而现在却会产生“不适感”呢?
因为时代进步了,而某些还活着的人却坚持留在他所生长的那个时代,不愿接受新事物、新观点,所以注定会引发争论。
与他们创立的学说不同,这些带有”歧视意味的言论“迟早会被时代所抛弃。
而“大叔”这个词近年来有种“暧昧化”的趋势,就是用来形容像吴秀波和孔侑那样的有颜、有钱,还有闲的中年男人,附带有一层“隐含意”,就是小姑娘会与之谈恋爱的优质中年男人。
这类型的男人是现在的婚恋市场上最受宠的,虽然很难碰到(碰到了也不是异性恋,或者已婚)。
“绅士”的正统来源当然是大英帝国,在中世纪只是一个社会阶层的特殊称谓,叫做gentry(绅士阶级),是一个仅次于“贵族”的存在。最经典的绅士形象是头戴高礼帽,手执文明棍,身着笔挺的西装,足登锃亮的皮鞋,是一种身份的象征。但到了现代逐渐扩大了内涵,不分阶级,代表的是社会上所有“优雅有礼的男士“。
在我国,能被称为”绅士“的,一般是有较高教育背景,而且修养良好的男人。产生的原因当然是随着改革开放的兴起,很多西方的理念被介绍到国内,所以很多男士也将具备“绅士风度”作为自己追求的目标之一,女士姑娘们也将“绅士”作为自己理想的婚恋对象。
这类男人成熟多金,因为经历得多了,所以凡事也摆脱了年轻小男孩的幼稚、不靠谱,约会起来完全不用小姑娘们动脑,加上经济基础的保障,所以餐厅和礼物绝对让姑娘们满意,看起来只要享受就行了。
其实这类男人也有个容易被忽视的缺点:忙于工作,不会花太多时间在经营爱情上。爱情对于他们只是一道”调味菜“,比爱情更有意思的东西太多了,而姑娘也太多了。这个姑娘不合心意,换下一个就是了,主要是不能阻碍他追求事业的心情。
之前很多没达到这一步的男人经常酸爱和”大叔“谈恋爱的小姑娘们是“势利眼”,但这次,我想说,小姑娘们会在看到冯导家宴的报道后选陈道明这样的男人,还真的不是因为外貌和钱——
大概这就是所谓的“修养”吧:
面对一屋子的“圈内人”,他对这套明显不尊重演员,也不尊重艺术和专业的“宴会潜规则”,提出了反对意见。他这个行为,是基于他的修养,因为修养,所以懂得照顾每个人,特别是弱者的立场想法,不愿意也不忍心强人所难。能够被这样的男人保护着的女人一定是很幸福的吧?
最后来个小小的假设——假如他们面对的对象是贾玲或者金星,他们还敢不敢这么嚣张?答案是否定的,不敢。
为什么不敢?因为这两个女人“不好欺负”。可是面对一般的弱女子,特别是不敢拒绝他们的弱女子,男人真的改不掉“仗势欺人”的毛病。因为他们仗的“势”,是“性别”带给他们在这根深蒂固的男权社会上的红利。
最后的最后,巨妖想说:
所谓“扒灰”的婚俗真的要不得,不管新娘经过丈母娘的触摸身体的”检验“,还是公公“肥水不流外人田”的猥亵,这明摆着就是对我们文明社会的玷污,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损害,我们要在所有地区的婚礼中坚决摒弃;
女人准备饭菜那么辛苦,你们男人不让她们上桌,你们的良心不痛么?
说到向文明,哪个地方都一样,不存在国家、地区之间的差异。
冯导以后在公共场合还是要多注意点影响,考虑一下女性的感受;
陈道明真是个好绅士,关键的时刻愿意无条件保护姑娘的那种,不是骗人的,遇到这样的好男人一定要抓稳了;
贾玲真是个好姐妹,关键时刻即使牺牲自己也要护着闺蜜的那种,不是塑料的,遇到这样耿直的女朋友一定要珍惜;
2018年新春到了,巨妖真的希望我们的世界会变得好一点,至少要比过去的一年更好。
多一些文明和宽容,少一些油腻和歧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