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各自心中都有某些不愿意摒弃的东西,即使这个东西使我们痛苦得要死。我们就是这样,就像古老的凯尔特传说中的荆棘鸟,泣血而啼,呕出了血淋淋的心而死。咱们自己制造了自己的荆棘,而且从来不计算其代价,我们所做的一切就是忍受痛苦的煎熬,并且告诉自己这非常值得。
——麦卡洛《荆棘鸟》
当我高中第一次阅读荆棘鸟,这本书就给我留下了很深刻的影响,上面这段话似乎也成为了我之后人生纠结和顽固的注脚。很长一段时间,我的QQid就是“荆棘鸟”。当然现在看来非常的中二。
荆棘鸟,是一个古老的传说,这是在麦卡洛创作这本书之前就有的一个故事,并且书中多次用不同的方式讲述了这个故事:
有一个传说,说的是有那么一只鸟儿,它一生只唱一次,那歌声比世上所有一切生灵的歌声都更加优美动听。从离开巢窝的那一刻起,它就在寻找着荆棘树,直到如愿以偿,才歇息下来。然后,它把自己的身体扎进最长,最尖的荆棘上,便在那荒蛮的枝条之间放开了歌喉。在奄奄一息的时刻,它超脱了自身的痛苦,而那歌声竟然使云雀和夜莺都黯然失色。这是一曲无比美好的歌,曲终而命竭。然而,整个世界都在静静地谛听着,上帝也在苍穹中微笑。因为最美好的东西只能用最深痛的巨创来换取……这就是荆棘鸟的传说。
故事梗概附在最后,复制自百度百科,如果你没有看过《荆棘鸟》,不妨先看故事梗概。不是我懒不愿意自己写,实在是因为百度上写得好,而且故事情节虽然不复杂,但是时间跨度非常大,内容也非常多,我怕自己的梗概拖泥带水或者落了什么重要的情节。
此外,如果你了解作者麦卡洛本人的生活经历,也能够帮你理解这本书何以被创作,何以成为经典。我在这里就不再赘述,大家可以自行搜索。
荆棘鸟的故事换种说法就是:作死。这样说很不雅,我用自己的方式解释一下:人会为了追逐的东西宁愿抛弃一切,无论值不值得。
《荆棘鸟》一书讲述了20世纪澳洲移民背景下梅吉一家三代人的故事,故事容量很大,时间线也很长,但是情节波澜不惊,文笔沉稳内敛,所以读起来不会觉得精彩纷呈或者说引人入胜,但就是深深吸引住了我。
那澳洲风沙中平淡漫长的日复一日,在放牧、剪羊毛和早餐晚餐中度过,我的拙笔难以写出心中的感动,仅仅是梅吉一家那种在生命中坚守、宽容、成长、忍耐的品质就足以打动我了。而一般被认为是故事主题的“梅吉与拉尔夫神父的爱情故事”反倒没有那么触动我。
最漫长的最伟大,最平淡的最光荣。书中人物大都话不多,但他们都有自己坚持和纠结的东西,即使来日苦多,即使事与愿违,他们还是把自己的胸膛扎进了荆棘丛,在长久的沉默中放歌。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从不认为书中有所谓的“好人”和“坏人”。
有一种理解认为书名“荆棘鸟”所指的人物是书中的主人公梅吉和拉尔夫,然而我认为这本书是“荆棘鸟”的群像,虽然人物形象千差万别,但他们都一样倔强。
在动笔之前,我看过一些豆瓣上的书评,有这么一位读者评论:
“通篇没有一个让我喜爱的角色。为事业前途先是甘于与老女人周旋而后又放弃爱情的拉尔夫,可悲地集自尊和无知固执于一身的梅吉,未婚生子被赶出家门从公主变成贫民仍对已婚爱人心心念念大半生的菲,意外得到女神却只能在她生命中打酱油直到死后才被惦记起来的好人帕迪,内心温柔行事鲁莽严重恋母的弗兰克……”
我同意他的话,但我不同意他的观点。书中确实没有哪个人物光辉灿烂,足以传世,他们都不够聪明或是善良,可以说每个人都有很大的人性上的弱点,然而他们共生于故事背景下,构成了一个足够真实,真实到我们都可以书中找到自己的影子的故事。
我不同意他的观点是因为这既不是一本传递智慧的“处世之书”,也不是一本惩恶扬善的世俗小说,它只是一个故事,麦卡洛不是为了讨好哪个读者或者鞭挞某种丑恶而写的。此外,故事发生的主要时间是二十世纪的前中期,故事中的人物处世没必要“符合现代人的价值观”吧。
那么难道这本书就只是一篇50多万字的记叙文(故事)吗?其实这样说也无妨,如果你是一个喜欢看故事的人,它本身就已经足够精彩了。如果你总希望看书能得到些什么有用的东西,那么需要你自己去寻找去感悟了。如果你看书是为了找到自己喜欢的人物形象,去上网啊,那里什么人都有。
我同意他的话,是因为书中人物,尤其是女性,都有些偏执,明明知道这样做不会快乐,不会得到利益,为什么还是义无反顾,她们不是作,而是因为她们已经知道自己想要什么。不要以自己的立场和世俗的眼光去揣测这群荆棘鸟,当它们悲歌的时候,可能正是他们最幸福的时候。
生命的本质是悲剧,我所指的悲剧可以理解为“悲观”,但与悲惨和悲伤无关,这只是一种宿命性,然而我所指的宿命性也与宿命无关,任何时候我都不相信宿命。
说到底,悲观是一种远见。鼠目寸光的人,不可能悲观。——木心
然而不要以为整天闷闷不乐的人就是领悟了生命真谛的智者,更不要觉得我们应该听从宿命的安排。我相信的是冥冥之中自有安排,我更相信的是我们可以改变命运。
我们一定是荆棘鸟么?当然不一定,但是我们至少都曾经是或者将会是荆棘鸟,不要只看见荆棘鸟在荆棘中流血,也要看见我们可以于自己最爱的那丛荆棘中高歌。
人为了追求的东西所有都可以无所畏惧,没有东西可追逐却是真正的悲剧。细细想来,人生追求的哪里是快乐,快乐根本就不是我们的目的,快乐是人生的一种状态,一种调剂品。它可以与我们一路相随,却永远不是我们的目的地。如果追逐可以使我们快乐,那当然最好,但是不快乐并不能成为停下来的理由。
有那么多的人觉得自己不快乐,其实快乐不是一种唾手可得的东西吗?当你五岁的时候,你会为了一袋水果糖狂喜,还很有可能跟你的伙伴炫耀。我们不快乐根本不是因为我们得不到快乐,而是因为我们不愿意快乐,我们自行提高了快乐的门槛,并停留在荆棘丛生的幻想中无法自拔。
我歌颂并感动于荆棘鸟的坚韧不屈。然而今天,我希望我们可以一道走出荆棘丛,在生命的任何时候都能够自由自在地引吭高歌。
故事梗概:
梅吉(Meggie)一家住在新西兰,她的父亲帕迪(Paddy)替人家剪羊毛为生,可这一年父亲失业了,正在一家人发愁的时候,他们接到梅吉的姑母、帕迪的姐姐玛丽(Mary)从澳大利亚寄来的信。原来,玛丽年事已高,准备让他们去继承遗产。在经过一番颠簸之后,梅吉一家踏上澳洲大陆,来到德罗海达。刚一露面,梅吉就引起了拉尔夫神父的注意,他对这个女孩十分怜爱。
梅吉一家在德罗海达定居下来,他们很快适应并喜爱上了这里的新生活。他们与拉尔夫神父结下了亲密的友谊,随着梅吉年复一年地长大,她和拉尔夫的感情也逐渐加深,拉尔夫不但是可以信赖的师长,而且也成为可以倾诉的朋友,这一切都被玛丽那个富有而乖戾的老太婆看在眼里,恨在心上。
在梅吉17岁时,玛丽终死去。她在临死前交给拉尔夫神父一封信,让他发誓在她去世后但是在被埋葬前拆开,拉尔夫答应了。然而,当他拆开信封时,他惊呆了。原来,梅吉的姑母远比人们想象的富有得多,她在信中宣称,她的全部财产达1300万英镑,她本来立有遗嘱,准备将财产留给梅吉一家。但她改变了主意,她把它们献给天主教会,并声称这是由于拉尔夫神父出色工作的缘故,这笔财产将永远由拉尔夫管理支配,梅吉一家可以住在德罗海达,但工资由拉尔夫决定给予。
拉尔夫看后心中十分矛盾:如果他将这不为人所知的新遗嘱投入火中,梅吉一家就可以继承全部遗产,但是他就将丧失这个巨大的机会,永远没有晋升的希望;如果他公布这个新遗嘱,他必将受到教会的重视并获得晋升,但梅吉和她一家的权利就会被剥夺。犹豫再三,最后还是向自己的野心投降了,他公布了遗嘱,也离开了德里海达,离开了梅吉。
梅吉的爸爸帕迪在一次野外转移羊群时遇到大风暴,闪电引起的大火,迅速地吞噬着早已久旱的草原,也吞噬了梅吉的爸爸和羊群。这时,她的一个哥哥斯图尔特(简称斯图stu)也被野猪的獠牙刺死。正在全家哀痛欲绝时,拉尔夫神父赶回来,埋藏了死者之后又匆匆离去。他告诉梅吉虽然自己非常爱她,但他永远也不可能和她结为夫妻。不久,他升任大主教。
梅吉家新雇了一个叫卢克·奥尼尔(LukeO'Neil)的剪毛工,卢克的相貌竟酷似拉尔夫神父,这使她心烦意乱,却又不由自主的接近他,想要在卢克的身上重温拉尔夫所给他的温暖,最后自以为爱上了卢克。在卢克的追求下梅吉终于嫁给了他,离开了德罗海达。卢克并不爱梅吉,只因为梅吉很有钱,他计划用梅吉的钱,加上自己苦干得来的钱买一个牧场。所以婚后不久,他就带着梅吉到昆土兰去割甘蔗,而让梅吉到一户人家去做管家,并把梅吉所有的钱都存到银行。
卢克为了挣钱,不与梅吉见面,甚至在她生第一个孩子(女儿朱丝婷Justine)时候,他也拒绝回来看梅吉。而此时拉尔夫却来到梅吉身边,他对梅吉的感情始终不渝,这剪不断的情感时时让他感到痛苦,他终于控制不住自己的感情,在梅吉之后也去到麦特劳克岛,一起渡过了他们一生中最幸福的时光。
为了到罗马去担任更重要的职务,拉尔夫离开梅吉,而梅吉已经怀上了他的孩子。梅吉因此决定离开卢克,重新回到德罗海达,与母亲住在一起。她生下拉尔夫的孩子,取名戴恩(Dane)。
梅吉的母亲菲奥娜(Fiona)简称菲(Fee)一眼就看出戴恩是拉尔夫的孩子,她很能理解女儿的做法,并且向梅吉坦言她自己当年也爱过一个人,还与他生下了大儿子弗兰克。事情发生后,她被高贵的家族驱逐出去,才嫁给梅吉的父亲帕迪。
梅吉和母亲、女儿、儿子、兄弟们在德罗海达生活得很好,女儿朱丝婷和儿子戴恩也已长大,虽然朱丝婷我行我素,似菲一般的冷酷,但是从戴恩身上梅吉看到了拉尔夫的身影。
这时二战爆发了,拉尔夫也已晋升为红衣主教,他在战争中运用宗教影响保全了罗马,受到了人们的赞誉。但在他的内心深处,梅吉一直是她始终的牵挂。
一次拉尔夫回到了德罗海达,听到了戴恩的姓氏是“奥尼尔”时,以为梅吉又回到了卢克身边,给他生儿子。梅吉决定不告诉拉尔夫这个儿子是他的孩子。戴恩长大了,却提出要当教士,这对梅吉来说,是个沉重的打击,思虑再三,她把戴恩送到罗马的神学院,让拉尔夫照顾他。她写给拉尔夫的信中有一句话是这样说的“我偷了什么,就还回来。”拉尔夫和戴恩相处融洽,梅吉沉浸于父子二人的亲情当中。但好景不长,戴恩在希腊度假时为救溺水者不幸身亡。
梅吉要求拉尔夫动用他的权利去把戴恩的尸体找回来(戴恩已经被埋在当地),拉尔夫本想拒绝,于是梅吉告诉他,戴恩是他的儿子。拉尔夫这才悲痛万分,但已于事无补。他在给戴恩做完弥撒后,便在悲伤与悔恨中死去了。
梅吉的女儿朱丝婷长大后当了演员,活跃于澳大利亚和英国成为话剧舞台,最后嫁给了德国的一位内阁大臣。
这一切使梅吉对人生有了新的认识,最后她说:“一切都是我自己造成的,我谁都不怨恨,我不能对此有片刻的追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