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句话说,一草一木总关情。
为什么呢?
Sir一直认为,我们中国人是最懂得和植物交朋友的。
每种植物在我们的文化里,都有独特的性格——
莲花是高洁。
梅花是傲骨。
浮萍会让人感叹起自己的漂泊无依。
稻花香里忍不住要说丰年。
可是呢,现在我们还有多少时间和心情,去认识我们身边的“朋友”?
看了这部片,你或许才会真正明白自己错过了什么——
《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
绿色王国
豆瓣8.8分的纪录剧集。
主角,是看起来很被动、很淡泊名利的植物。
为什么说看起来?
因为植物的世界,也是一部暗潮汹涌的《权力的游戏》啊。
比如,冤冤相报的阴谋诡计。
海芋和甲虫。
热带丛林里,一只甲虫落在了海芋的叶子上,准备饱餐一顿。
摩拳擦掌,把每一只触手都活动活动,准备开吃。
但。
这是一个美丽的陷阱。
海芋,这种热带植物,为了应对这些不速之客,进化出了一种宫斗戏的必备技能——
下毒。
一旦叶片被咬,毒素就会顺着叶脉,进入取食者的身体,置它们于死地。
可你有张良计,我也有过墙梯。
都是几亿年的妖精,谁怕谁。
或许是见过同类被毒死的惨状,如今的甲虫也学会了剑走偏锋。
看我……画圆。
先咬断叶脉,然后再美美地开饭。
植物失败了。
于是,心形的海芋叶得到了千疮百孔——
像极了爱情的样子。
虽然很多植物,没有海芋这样的毒素,但昆虫还是养成了“吃饭先画圆”的习惯。
毕竟:
“在吃面前,物种进化的决心是惊人的”。(Sir感觉这句话几近真理)
但。
不是每一个植物都像海芋这样弱鸡。
比如,我们每天都能见到的:
茶。
和海芋一样,放养了千百万年的野茶树,也有着自己的冤家。
茶小绿叶蝉。
它只有3~5毫米,可以伪装成茶叶的颜色,靠吸食茶叶里的汁液为生。
被它盯上的茶叶,轻则枯萎,重则失去光合作用的能力,逐渐死去。
而且这小虫子和蟑螂一样,每个月都能繁殖一代。
快准狠,数量大,茶叶顶不住。
但茶树有自己的办法。
大召唤术。
当小绿叶蝉给茶树“打针”的时候。
茶叶就会散发出一种信息素,通知小伙伴。
小绿叶蝉的天敌,猎蛛,迅速赶到。
一口一个。
倍儿香。
为了生存,海芋用毒计,茶叶有召唤兽。
而桑树,更厉害。
博采众长,两者兼有。
不仅会防御,还形成了体系。
桑树有一种防御性蛋白,能够精准地知道取食的是桑毛虫、桑天牛、还是蚕,然后一个个对症下药。
比如,蚕来进攻。
它会先启动第一道防御武器,分泌乳汁,它包含着能让大多数昆虫消化不良甚至丧命的蛋白酶。
如果没有奏效,接着第二步开始,气味。
桑树会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吸引对蚕感兴趣的食客。
于是。
攻守倒转。
蚕,轮到你了。
而这,只是植物与昆虫间协同进化的伤心往事。
植物与植物间,也有上演不完的大戏。
有的拿到的是SM剧本。
缠绕植物。
通过捆绑宿主来获取养分的寄生兽,如绞杀榕,天生长着一副要恩将仇报的样子。
但绞杀榕还算有良心。
至少在西双版纳,很少对健康的树木下手。
有的拿到伦理剧本。
有点“少儿不宜”的柑橘。
柑橘是少有“任意两个都能杂交出新物种”的水果家族。
千百万年来,广泛的杂交属性已经列出了下列公式:
橘子+柚子=橙子。
橘子+香橼=莱檬/粗柠檬。
橙子+香橼=柠檬。
橙子+柚子=葡萄柚。
叠加,打破,挤压,交融……
这画面,让Sir有种看成人电影的脸红心跳。
……
当然,这些例子,都只是纪录片中的很小一部分。
水稻、水果、茶树、竹子、桑树、大豆、本草……
纪录片用代入感极强的旁白,从每一类植物中的恩怨情仇入手,讲述这些生死冤家在古老的中国大地上,是如何繁衍生息。
反过来说,有江湖的地方,就不乏传奇。
植物输出
片名《影响世界的中国植物》,似乎有一股浓厚的说教味,像是网络课课件教材。
但实际上并没有那么呆板、无趣。
反倒是有点——
不务正业。
比如,突然“舌尖化”。
在大豆那一集里,瞬间化身美食节目。
讨论鉴真东渡带去对日本豆腐的影响。
更是介绍各种豆制品美食,豆腐、纳豆、酱油,还有味噌汤。
甚至连弹幕都提出疑惑——
比如,突然变成了“Panda TV”。
配上轻巧的音乐,迅速上演一场“滚滚而来”的大戏。
介绍竹子,也就理所当然的,变成了熊猫的吃播环节。
甚至在强调竹子对世界的影响时,重点提出:
没有竹子,哪来“为国卖萌”的国宝?
同样是讲竹子对世界的影响。
纪录片甚至荒腔走板地开始聊起音乐。
比如,尺八。
纪录片讲述了尺八的来源,一个传自中国,却在中国消失的乐器。
讲述了塚本竹仙,作为普化尺八明暗对山流的传人,把尺八重新带回中国大陆的愿望。
而一边在聊尺八蕴藏的人生哲学,一边又在纪录片的配乐上,把画面的戏剧感做到了十足。
甚至玩出了综艺质感。
比如,《奔跑吧,稻苗》。
插秧时,需要迅速转移稻苗,争分夺秒。
启程前,补充水分。
出发之后,因为移栽的稻苗根部脱离了水,但叶片依旧在进行光合作用,消耗水分。
随着水分下降,节奏开始加快,一路狂奔。
快没水了,赶快补。
补完继续赶路。
终于在水分消耗完之前到达目的地。
顺利结束之后,长舒一口气。
音乐紧张刺激的水稻大冒险,玩得就是心跳。
而这快节奏的配乐,也出现在那些植物与昆虫间的相爱相杀的大戏之中。
每一次,都挑动着观众的情绪。
音乐响起——
好玩的事情来了。
当跳脱出传统的说教,国产的纪录片也能融入了各种让观众会心一笑的方式。
用一种看似“不误正业”的角度,去讲述最普通的中国式的自然、人文、生态、文明的变迁与植物的关系。
回到片名,中国植物是怎样影响世界的?
简而言之,它是以一种中国式的方式,渐进地,缓慢地融入了人类发展的历史,在不经意之间,改变了世界。
比如,水稻种植背后的人与自然的相互协调,改善人类的环境,饮食,文化。
比如,茶叶的全球化种植对世界的影响,从英国曼彻斯特底层工人的廉价饮料,到第一次工业革命的启动资金,都有茶叶的影子。
比如,桑和蚕相爱相杀的结果,是丝绸。连接了东西方文明的交互,甚至对文艺复兴都有着推动的作用。
没想到吧。
这些远古的植物,恰恰给当代的我们上了最宝贵的一课——
什么叫做扎根中国,走向世界。
我们的她
提起自然纪录片,金字塔顶端的,一定是BBC、探索频道、国家地理……。
他们总是能拍出可以当壁纸的绝美风光,用镜头讲出曲折离奇的动人故事,甚至用节奏表达出深刻的人文关怀。
仰望金字塔久了,Sir发现我们的纪录片也开始追了上来。
就拿《中国植物》来说。
微观到一片叶子的经脉都清晰可见,宛如江南水乡的巷陌,带着水气,故事感呼之欲出。
宏观到植物所生长的环境,不知不觉中,壮丽河山跃入眼帘。
《中国植物》的导演李成才,是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特别节目组主编。
他的专题纪录片,水平一直在线。
而这次拍摄,根据报道,更是历时两年精心打造。8个摄制组200余人,横跨国内27个省93个地区,国外7个国家30个地区。
从新疆的吐鲁番火焰山、天山山脉、西藏林芝米林的南迦巴瓦峰,到马达加斯加的疟疾和鼠疫病情区、处于三国交界的印度阿萨姆地区。
拍摄时克服了重重考验。
比如,那棵600岁的云南杜鹃王,因为地处无人区,没有GPS,无法航拍,所以摄制组在三十米高的地方架设一百多公斤重的钢索,用特种设备穿梭拍摄才捕捉到。
比如,拍摄水中孕育生命的莲子,生长仅仅几十秒的镜头,背后其实是摄影师用了三个多月逐渐完成水下延时摄影的等待工作。
比如,为了高原本草植物塔黄,摄制组屡次进藏,只是为了能跟这个一周就能从白菜长成成年人高的植物赛跑。
这些付出所产出的画面质感,在冷静客观的审视下都是“能打”,经得起考验。
在创作理念上,导演组的自述更有一种豪情充盈胸间:
从一个单细胞的游动开始
一场生命的交响便在混沌中酝酿
35亿年前,她第一次捕获阳光,产生能量
4.2亿年前,她第一次出水登陆
用绿色,广泛征服
1.45 亿年前,她第一次开花绽放
用种子,扎根生命的力量
从喜马拉雅到太平洋之间的大地上
她十分之一的族群都栖息于此
从杜鹃花到珙桐
从稻菽到桑茶
从本草到果竹
她穿越时空,绵延万里
她遍及二十几个经纬度
在不同的文化土壤里生根发芽
一个字的细节,“她”。
不论水稻,水果,还是茶叶,桑树。
纪录片中,导演组自述中,对于植物的代称,永远是“她”。
带着一点母性,象征包容、大气。
带着一点柔软,去除生硬、干瘪。
与其说,是用“她”礼赞植物,不如说是用这个字来表意人文精神。
纪录片里,对沙漠中的梭梭,有这样一句旁白:
只要根还活着,她就仍有机会,只需一点水分,就可再次恢复活力……她渴望水,却不过多索取。
如果要问,什么是东方?什么是中国叙事?
Sir的一点浅见是:
有情有义,有血有肉。
恰到好处,来日方长。
植物是,这片土地上的人们也是。
本文图片来自网络